湖南抗日英烈·李基初
河北淶源縣教育科長,1940年12月于山東境內陣亡
李基初(1914—1940),又名人山,湖南湘鄉縣金田鄉賀家灣(今屬雙峰縣)人。出身貧寒,有兄妹5人,他排行第二。 7歲入私塾讀書,15歲才進入湘鄉縣立雙峰高等小學。1931年,升入湘鄉中學。畢業回鄉先后在羅漢堂學校和梓門吳祠南雅學校教書。在這幾年的教書生涯中,他關心國事、時局,渴望有一天能投身革命斗爭。
1935年北平爆發一二·九學生運動,李基初憂心如焚,收集資料供學生閱讀,并帶領他們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同時,自己報名參加永豐社訓隊的軍事訓練,隨時準備報效祖國。1937年七七事變后,李基初準備入伍,投入抗日斗爭。
1938年春,李基初結識一批平津南下的國立東北中學進步師生,抗日決心更加堅定。6月,他告別父母、妻子,同一個進步學生乘車北上陜北延安。李基初考入陜北公學旬邑分校,編在三十四隊學習。不久,分校搬遷延安,他轉入陜北公學高級班繼續學習。1939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夏,陜北公學旬邑分校、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合并成華北聯合大學,開赴前線到晉察冀邊區辦學。12月,李基初隨學校從延安出發,經過3個月的艱苦跋涉,挺進到晉察冀(中央局在河北平山)邊區的阜平(今屬河北),投入更加緊張的學習和戰斗。學習結束后,李基初留校任軍事教官。
1940年,李基初調到河北淶源縣政府任教育科長。淶源地處淪陷區,工作十分危險艱苦。李基初積極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
8月,百團大戰開始后,為配合晉察冀軍區部隊對淶源日軍的進攻,李基初帶領游擊隊配合作戰,并組織群眾搶救傷員、運送彈藥等。
12月,百團大戰結束后,李基初被調去華中根據地工作。不幸的是,在這次南下途中,李基初與數十名干部戰士在山東境內通過封鎖線時,被數倍于己的日軍包圍,雙方隨即展開激戰,除一小部分突圍外,李基初同其他大部分干部戰士壯烈犧牲,犧牲時年僅 26歲。
(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