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劉 民
浙江省紹興縣代理縣長,1942年5月5日于浙江德清縣殉職。
劉民(1911—1942),字伯格,湖南常寧柏坊鄉(現蓬塘鄉)人。學校畢業后,曾當過常寧縣教育科長兼合江高級小學校長,并用祠堂公產創辦儲英小學,免費招收窮苦農民子弟。大革命時期,參加 當地李公井組織的農民協會。馬日事變后被迫離鄉,后加入第四路軍總指揮劉建緒部,與該部少校參議兼政訓處處長鄧浪(常寧人) 關系密切。
1938年春,劉民因與時任浙江省諸暨縣縣長的鄧浪有舊,前往應聘任縣府秘書。在職期間,與當地有名的愛國“六君子”:酈咸明(中共黨員)、駱止正(中共黨員)、王靜安、黃日初、魏伯琴、余宗愷等過從甚密,常一起商討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等問題。6月,他被縣府委任為諸暨縣牌頭區區長。到任后,對屬員和地方紳士的宴請一概拒絕,著手整頓政紀。他常穿著草鞋、戴著斗笠,走遍各鄉,實行二五減租,發動群眾抗日,如組織土槍隊、政工隊、婦女識字班、兒童團等。當地土豪劣紳對他的行為不滿,說他“不赴宴、不受禮、不賭錢、不嫖妓,肯定是個共產黨”。但他無所畏懼,我行我素,嚴格核減 豪紳地主的田租,并迫使區里14名平日魚肉鄉里的正副鄉長辭職,這件事曾一度震動了全縣。
1938年冬,鄧浪調任浙江省安吉縣縣長,劉民被邀同往。當時,安吉已經淪陷,他隨鄧浪在蕭山縣河上店成立安吉縣抗日自衛團隊,招募隊員300余人,鄧任司令,他被委任為副司令兼大隊長及縣府軍事科長。其他領導人員中有大隊附兼參謀長陳子平、大隊政治教導員史烈青、縣府秘書陸魯一等,均系共產黨人。他們帶領抗日自衛團隊在安吉各地與日偽周旋。1939年3月,他被黨組織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中共浙西特委宣傳部長徐潔直接領導。后來,他奉調去桐廬縣政府工作,旋調浙西行署任視察,不久又改任浙江省保安團政治部第一科中??崎L,為共產黨領導的浙西抗日武裝的 發展做了許多工作。
1940年5月,黨組織鑒于劉民在浙西的活動已經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即將他調離浙西。他又通過紹興縣長鄧浪的關系,到紹興縣府任秘書兼縣政工指導室主任,協助中共紹興縣工委開展工作。6月,他又兼任紹興縣府教育科長。為打開紹興文教界局面,他邀請曾在浙西共事的戰友施竟成(即史濟中)來紹興縣任教育科員,又將共產黨員周和樾、佘惠民、韓凌志(女)、王越娥(女)、王俊德等介紹到縣政工指導室、縣政工隊等處工作。9月初,他調任平水區區長。12月又調任皋埠區區長。
1941年初紹興縣淪陷前夕,劉民曾向上級黨組織提出了“堅持原地斗爭,開展武裝抗日”的建議,并千方百計籌集經費購買槍支。 4月17日紹興淪陷后,鄧浪遇難,他攜帶縣府印章,率領部分機關人員來到平水山區臨時辦公。他以縣府主任秘書的名義代理縣長職務,夜以繼日地領導紹興人民堅持抗日斗爭。在工作中,他一面向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上報紹興縣淪陷經過及采取的應變措施;一面根據中共紹興縣工委的指示,大力開展武裝斗爭,并派出中共黨員施竟成任皋埠區區長,將皋埠區劃為抗日游擊區。同時成立皋北辦事處、皋埠抗日自衛隊和皋北抗日自衛隊,并選派中共黨員擔任主要負責人。秋末他再次調任浙西行署任視察,又秘密擔任德清縣新市中共地下聯絡站聯絡員。
1942年4月,劉民奉浙西行署之命,赴各縣視察,同時接受黨組織指示,準備到德清縣新市黨的地下聯絡站聯系工作。當他帶領少數武裝人員行經德清縣新市公路時,突遭日軍伏擊,身邊戰士大都傷亡,他因掩護同志撤退,身受重傷,后彈盡被俘。日寇對他百般誘降、嚴刑拷打都沒能使他屈服,于5月5日將其殺害,時年31歲。劉民犧牲后,浙西《民族日報》于7月30日登載了標題為《劉民為國捐軀,各界樂助遺族》的消息,贊頌他“精神不死”!
1956年7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劉民為革命烈士。
(胡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