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1909年8月26日出生于醴陵縣黃獺嘴鎮一貧苦人家。7歲時隨父母逃荒,13歲到常寧水口山鉛鋅礦當童工,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罷工斗爭。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回醴陵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瀏(陽)醴(陵)游擊隊。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加入紅三軍第九師。在攻占江西吉安和第一、二次反“圍剿”中戰績突出,由師部參謀提為教導隊隊長、作戰科長、團長、師參謀長。在第四次反“圍剿”的大龍圩戰斗中,指揮二十五團用密集火力阻擊敵五十二師,活捉該師師長李明。紅軍長征時任紅一師參謀長。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任抗日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第四軍參謀長、八路軍一二○師第三八五旅參謀長、陜甘寧留守兵團第三八五旅副司令、北平軍事調停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晉察冀軍區副參謀長、晉察冀野戰軍(即楊羅耿兵團)參謀長等職。1947年10月,國民黨第三軍軍長羅歷戎率軍部和第七師加一個團的兵力,離開石家莊,北進增援保定敵軍。他獲悉這一敵情后,率晉察冀野戰軍在石家莊以北的清風店地區設置伏擊圈,經過三晝夜激戰,全殲該敵,活捉軍長羅歷戎、副軍長楊光鈺及第七師師長李用章。這就是解放戰爭中有名的清風店殲滅戰。1948年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參謀長。第二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后,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平津、太原、蘭州和解放寧夏的戰役戰斗。
新中國成立不久,他調外交部工作。這位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著名將軍從此進入外交界,將近30年的職業外交工作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成為名聞中外的將軍外交家。1950年初,出任中國駐瑞典王國首任大使,兼駐丹麥王國和芬蘭共和國首任公使。1956年調任駐巴基斯坦大使。巴基斯坦與中國新疆毗鄰。其東巴(即現在的孟加拉國)和東南亞相連。50年代美國在拼湊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時,便選中了巴基斯坦這個聯結中東和東南亞的南亞國家,作為構成其軍事鎖鏈的重要環節。而中國要打破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發展同西亞、東南亞、非洲和歐洲國家的經濟貿易,巴基斯坦也是重要的橋梁。因此,鞏固和發展中巴友誼及合作意義很大。他深刻領會了黨中央的英明決策,赴巴后,多次拜訪巴總統米爾扎等領導人,提出建設陸上和空中的中巴交通線和中國經由巴基斯坦通向中東、非洲和歐洲的國際航線。后經過兩國的共同努力,得以實現,為中國打開“西大門”,通向世界開辟了便捷的道路,對粉碎帝國主義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他站在公正的立場,妥善地解決了地域的歷史懸案:一是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二是坎居提的歸屬問題,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高度贊賞。1960年調任外交部副部長,主管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外交事務。隨后出任駐緬甸大使。
“文化大革命”中挨批斗,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誣為“耿黃(鎮)反黨集團”頭頭。他剛正不阿,堅決同林彪、江青一伙進行斗爭。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同年任駐阿爾巴尼亞大使。他發現中國對阿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有求必允”,但阿在經濟建設上貪大求全,造成極大浪費,不顧個人得失,把這一情況如實地向國內作了反映,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我國對阿援助是主客觀不一致,即主觀愿望是好的,是為了幫助阿搞好經濟建設,但客觀效果并不好,不但沒有使他們的經濟得到發展,反而助長了他們的驕傲、懶惰和依賴思想,因此,建議國內對援阿的規模、內容和方法,均須重新考慮,通盤修改。外交部主管歐洲事務的副部長喬冠華收閱他的來信后,將信轉報中央。周恩來轉交給毛澤東。毛澤東說:“耿飚敢說真話,反映真實情況,是個好大使。”
1971年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他是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堅持與“四人幫”進行斗爭。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逝世后,“四人幫”加快了篡黨奪權的步伐。在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華國鋒與葉劍英挺身而出,解決“四人幫”的問題。由葉劍英提名和華國鋒電話通知,1976年10月6日晚上,他趕到中南海懷仁堂接受了到中央廣播事業局控制住電臺、電視臺的緊急任務。隨即,他與邱巍帶著華國鋒的手令,和衛戍區警備師的20多名戰士,直奔中央廣播事業局,順利地控制了這個重要宣傳陣地的領導權,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中共十一大和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1978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79年任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1981年任國防部長。1982年任國務委員。1983年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并兼任外事委員會主任。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曾協助中央軍委主席處理軍委日常工作,致力于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主持制定了《中央軍委關于精簡整編的方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擔任領導工作期間,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開拓與各國議會外事工作方面,作出了貢獻。2000年6月23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1歲。黨中央給予很高評價,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