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彬
紅七軍政委,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南方工委書記。
原名張純清,湖南省平江縣人,1910年5月生于平江縣梓江東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曾入教會學校就讀,積極投入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春到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日事變后返回平江,組織工農武裝,任中共平江西鄉特委書記。后被捕,經多方營救出獄。繼續進行革命武裝斗爭,任平江縣委軍事部長兼工農赤衛隊黨代表、紅五軍第四縱隊黨代表,隨彭德懷、滕代遠率部奔赴井岡山,參加了保衛井岡山的戰斗。1930年6月,紅三軍團成立后,任紅五軍黨代表,在攻打長沙和中央蘇區反“圍剿”戰斗中屢建功勛。1931年夏任紅七軍政治委員、紅三軍團保衛局局長。在第一、二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春,任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鋒軍第十五軍團東渡黃河司令部政委,后調任毛澤東秘書。8月,受中共中央派遣進入西安,領導中共西北特支,對楊虎城、杜斌丞進行統戰工作,以楊虎城的少校秘書身份進行活動,同張學良的東北軍建立聯系。西安事變后,作為中共代表之一,參加同蔣介石代表的談判,協助周恩來、博古、葉劍英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5月任紅軍駐蘭州辦事處主任,大力營救被關押在蘭州集中營的西路軍指戰員。出席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后,奉命到廣東組織人民抗日斗爭。在香港主持召開黨的會議,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任書記。1938年4月,在廣州召開會議,奉命撤銷南方工委,成立廣東省委,任書記,積極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建立和擴大游擊武裝,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40年1O月,中央指示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41年底香港淪陷后,奉命和廖承志一道,千方百計把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等800名民主人士和重要文化人從香港日軍的嚴密控制下搶救出來,安全地護送到大后方,受到中共中央的通電表揚。
1942年6月,南方工委機關因叛徒告密被破壞,在廣東大埔高陂鎮被捕,關押在江西泰和監獄。在獄中,他痛斥勸降的無恥叛徒,堅強不屈,明確表示:“寧可坐牢而死,決不跪著爬出去。”遭受敵人折磨,染上肺病,又得不到醫治。1944年8月犧牲于獄中,年僅34歲。
美國記者尼姆·威爾斯在其訪問中國的著作中稱他是“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