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工人黨員——李中
李中,來自湖南湘鄉的一個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史上留下不少的“第一”的記錄。
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產業工人出身的早期黨員。這個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生,毛澤東、蔡和森的同學,畢業后到上海尋找革命和人生的出路,自愿到江南造船廠當工人,在陳獨秀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員。
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個中國產業工人工會——上海機器工會的發起人。
他還第一個以“鉗工”的名義在報刊上發表政治文章,為廣大產業工人代言。
他也是第一個在毛澤東遇險時給予救助、被毛澤東稱為“救命菩薩”的人。
李中,原名李聲澥。湖南湘鄉人。1913年秋,他與蔡和森一同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還結識了毛澤東、羅學瓚等同學。在進步同學影響下,他刻苦鉆研功課,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曾協助毛澤東領導一師學友會,1917年11月擔任學友會舉辦的工人夜學乙班教員。學校附近工廠的工人熟識他,親切地稱他“李先生”。
李中在一師畢業后去上海,在一家古玩商店幫工。這期間,他經常為店主到浦口、南京去收購古董。1919年初,毛澤東去上海路過浦口時,身無分文,僅有的一雙鞋子也被偷了,沒有車票,無法離開浦口。這時,恰好在車站外碰到了李中。李中慷慨解囊,為毛澤東解了燃眉之急。后來,毛澤東在跟斯諾談話時,曾風趣地回憶說,我遇見了從湖南來的一個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薩”。
五四運動后的上海,新文化、新思想廣為傳播。1920年初,陳獨秀從北京來到上海后,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新青年》雜志也隨之遷來,在這里擴大發行。李中讀了這個刊物以后,打聽到陳獨秀的寓所在漁陽里二號,便經常前往拜訪。陳獨秀經常送給他新出版的《新青年》雜志,并啟發他到工人群眾中去傳播。
當時,上海江南造船廠屬于近代化的工業企業,擁有3000多產業工人,該廠系曾國藩和李鴻章所創建,來自曾、李家鄉的工人很多。李中與曾國藩是同鄉,在這里可以找到不少湘鄉籍工友,所以他毅然離開了古董店,進入了江南造船廠當工人。他特意改名李中,意為工人中的一員。他一面當鉗工,一面通過同鄉工友廣泛聯絡工人群眾。他的這種行動,很得陳獨秀的賞識。為了共同籌建工會組織,陳獨秀邀他到漁陽里二號同住。李中通過陳獨秀的關系,結識了李達、李漢俊、俞秀松、陳望道、李啟漢、包惠僧等早期馬克思主義者。
對于知識青年李中自覺自愿地投身工廠生產線并積極從事工人運動,毛澤東十分贊賞。毛澤東兩次到上海期間,都在漁陽里二號住過。李中向毛澤東介紹了自己在江南造船廠幫助陳獨秀籌建工會的經歷,暢談了當工人的體會,并勸毛澤東入工廠。毛澤東很想入廠做工,但為了“湘事”——在湖南建黨和開展革命活動,不久離滬返湘。
中共上海發起組建立以后,為了培養黨的后備隊伍,又建立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當時,李中在江南造船廠幫助陳獨秀籌建機器工會,在工人中名聲頗大;他又是“滬濱工讀互助團”的發起人之一,第一批加入了青年團。不久,又加入了共產黨,成為最早的一名工人黨員。他既是上海外國語學社的學員,又是該社的外語教員。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工人運動上。1920年8月,上海發起組創辦了工人刊物《勞動界》。李中積極為《勞動界》組稿、撰稿,通俗地向工人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揭露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教育工人群眾組織起來,為爭取自身的解放而斗爭。9月26日,他以“海軍鉗工”李中的署名,在《勞動界》第七冊上發表了《一個工人的宣言》,深入淺出地宣傳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觀點,預言:“將來的社會,要使它變個工人的社會,將來的中國,要使它變個工人的中國,將來的世界,要使它變個工人的世界。”這篇宣言,被史學界認為是中國工人階級覺醒的先聲。
在上海發起組的領導下,通過一些黨員、團員在工人中的宣傳教育,工人群眾的階級覺悟迅速提高,組織起來的要求十分迫切。李中受黨的委托,在江南造船廠發起組織機器工會。他與陳獨秀共同起草《機器工會章程》,抄送給電燈廠工人陳文煥,讓他在電燈廠開展工會籌建活動。《機器工會章程》有6章32條,是中國最早的工會章程。1920年10月3日,上海機器工會在漁陽里六號外國語學社召開發起會,11月21日召開成立大會。據報載,發起會與成立會均由籌備會書記李中擔任臨時主席,陳獨秀到會演說,并請陳獨秀為經募處主任,推李中等為辦事員。這個工會發起時,只有80個機器工人參加,到正式成立時,發展到370多人。李中還倡議工會事務所出版了工會刊物《機器工人》。在機器工會的影響下,上海印刷工會、紡織工會等也相繼建立。
黨的一大后,李中繼續在上海楊樹浦主辦機器工會。他曾與印刷工會協商,準備組織上海各業工會的聯合團體。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后,李中被逮捕,經營救被釋放,此后脫離了黨的組織,回到湖南執教謀生。全國解放后,李中幾次寫信給毛澤東要求參加工作。毛澤東曾三次回信,邀他來北京。1951年7月,李中準備赴京時在南縣病逝。
(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夏遠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