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民:家風淳則官風正
鄭培民,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2年“感動中國人物”。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以“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在人民心里樹立起一座公正廉潔、為民服務的豐碑。
鄭培民的家,是人人皆知的美滿家庭。在妻子楊力球眼中,鄭培民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丈夫。每年大年三十,鄭培民都會親自給妻子包一頓餃子。從買菜、清洗、剁餡,到和面、調味,到搟皮包餡,一直到最后蒸煮,一盤盤地端上桌子,他不允許別人插一下手。鄭培民對想幫忙的孩子們說:“你媽媽一年到頭為我做飯,我只不過為她做這一頓,你們就成全我吧。”
幾十年來,鄭培民的職位是經常變動,而妻子楊力求始終是新華書店系統的一名普通職工。多年來,她一直走路上班,一趟要40多分鐘。鄭培民托人為妻子買鞋,指明要買那種柔軟、平底粘膠鞋子,他想讓妻子在風吹雨打的路上,走得舒服一些。但這個有情有義的丈夫卻從不讓妻子搭他的順風車。
鄭培民的兒女品學兼優,但他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因為父親而享受過特殊優待。鄭培民曾這樣鼓勵自己的孩子要讀書上進:“與其我留給你們才富,不如給你們留下創造創造財富的能力。讀書,就是創造財富的能力!”
2002年春節快到了,鄭培民在信上寫了這么幾句話鼓勵兒子:“人生一世,當有三立—立功,立德,立言,應抓緊時間、珍惜機遇,莫等閑白少年頭,空悲切。”
鄭培民常在兒女面前說的一句話就是:成由節儉敗由奢。他告誡自己的小孩要“甘于清貧,守得住清貧”。在鄭培民留下的日記里有這么一段:“在吉首給兩個孩子分別定做了一件羽絨上衣,這是我給孩子們買東西用錢最多的一次,計247.61元。不占企業的一點便宜。”
女兒要結婚了,鄭培民誰也沒有告訴。兩人的父母加相關的親人一起,一桌人,一頓飯,就算結婚了。作為父親的鄭培民沒有任何嫁妝給女兒,只送給女兒、女婿一句話,希望他們做到“五有”:有志氣、有事業、有家庭、有身體、有愛國心。
鄭培民很愛他的妻子和兒女,只是他從不用手中的職權來表達這份感情。他深知,權力是人民給的,只能為人民做事,一點都不能移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