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宏: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紀念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成立100周年
2011年3月20日,習近平同志在韶山視察時指出,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是中國農村最早創建的黨支部之一,也是最堅強的黨支部”。一百年前,毛澤東同志以自身對中國歷史的深刻洞察、對中國命運的精準把握,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具體實際之“的”,領導創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在韶山點燃了革命火種”,推動了農民運動的蓬勃興起,取得了黨在農村建立基層黨組織、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的成功經驗,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值此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成立100周年之際,深切緬懷毛澤東同志,牢記習近平同志考察韶山作出的重要指示,用好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對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凝聚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力,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紅旗卷起農奴戟——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在毛澤東同志故居閣樓中誕生
1925年6月成立的中共韶山特別支部,誕生于韶山上屋場毛澤東同志家的閣樓,直屬中共湘區委領導,是毛澤東同志親手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也是中國農村最早創建的黨支部之一。
中共四大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為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尤其是農民運動崛起做了充分的政治、思想和組織準備。毛澤東同志從1924年起就“有意要了解我國的鄉村”,1925年2月6日,他攜妻兒回到故鄉韶山,一邊養病,一邊深入群眾開展社會調查,思考著如何把家鄉的貧苦農民組織起來。他為適應韶山地區斗爭形勢的客觀需要,經過幾個月的組織發動,創立了中共韶山特別支部,邁出了“以家鄉為試點,發動和組織農民”的關鍵一步。
毛澤東同志認定“我們欲革命成功,必須勢力集中行動一致,所以有賴于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黨來發號施令”,親自領導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創建。支部成立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4名黨員——鄉村中醫毛新枚、小學同學鐘志申和小學教員李耿侯、龐叔侃,都是經他認真考察后介紹發展的。1925年6月中旬的一個夏夜,在毛澤東同志臥室的閣樓上,一塊粗布把木窗遮掩得嚴嚴實實,一面鮮紅的黨旗和一張列寧半身像懸掛在前壁中央,一盞油燈映照著一張張莊重嚴肅的臉,在“努力革命,犧牲個人;服從組織,階級斗爭;嚴守秘密,永不叛黨”的錚錚誓言中,中共韶山特別支部誕生。
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第一次支部會,委派毛福軒任支部書記,明確支部代號“龐德甫”,派鐘志申到銀田寺開辦書店,作為秘密聯絡點。在毛澤東同志指導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積極慎重地向靠近韶山的湘鄉、寧鄉一帶發展黨的組織,是年底,發展黨員111人,建立了城前、引鳳、甘棠、譚家、慈悅、大樂、鳳音等7個支部,并升格為中共湘潭西二區總支委員會。1926年4月,黨員發展到230人,總支升格為中共湘潭特別區委員會。與此同時,在毛澤東同志和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影響帶動下,韶山境內另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銀田特別支部也宣告成立,同期發展黨員130余人。
洞庭波涌連天雪——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在黨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是“最堅強的黨支部”,一經成立,使韶山有了領導農民運動的核心和靈魂,在韶山農民運動中充分發揮了核心作用,成為中共黨史上的一座豐碑。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成立,翻開了韶山農民革命的新篇章。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組織廣大農民和進步青年奪取教育領導權、成立“雪恥會”、開展“平糶阻禁”、組建農民協會、組織反帝反封建反壓迫斗爭,取得重大勝利,充分顯示了動員起來的農民的強大威力,極大激發了韶山乃至周邊地區農民的斗志,為發展和推動農民運動創造了極好條件。中共韶山特別支部使韶山農民團結成一把“折不彎的筷子”,翻開了韶山農民運動的新篇章。大革命時期,湖南是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而中共韶山特別支部領導下的韶山則是全省農民運動開展得最好的地區之一。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成立,使韶山成為毛澤東思想最初萌芽和實踐的地方。農民問題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的一條紅線。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后,毛澤東同志就將目光轉向占中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群眾,將陣地轉向革命力量集聚而敵人相對薄弱的廣大農村,但他真正投入精力去從事農民運動,卻是從領導建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領導韶山農民運動開始的。在領導成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對農村社會狀況、各個階層對革命的態度等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他從領導建立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實踐中積累了豐沛的感性材料,寫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為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制定對農民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這篇文章被錄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一篇,被認為是毛澤東思想萌芽的重要標志。
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成立,使韶山成為毛澤東同志探索中國革命的新起點。從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建立農民武裝、打擊土豪劣紳、開展土地斗爭、支援北伐戰爭、反擊馬日事變等革命斗爭實踐中,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中國廣大受苦農民迫切需要一個能使自己得到翻身解放的偉大革命,他們完全能夠擁護和參加這個革命;深刻認識到把中國廣大農民發動和組織起來,能夠形成推翻反動統治的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更深刻認識到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的極端重要性。他從中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新動力和新陣地,這為他繼續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提供了實踐基礎、認識準備與理論底氣。
雄關漫道真如鐵——新時代新征程要努力繼承弘揚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革命實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的生動縮影,其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精神滋養,為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提供了經驗和啟迪。
堅持黨的領導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成立,使韶山人民從此有了主心骨。正因為有毛澤東同志的親自指導和黨組織的堅強領導,韶山的農民運動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星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以燎原之勢席卷湘中大地,帶動了湖南農民革命運動的空前高漲。回顧百年歷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務,也是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未竟事業,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不動搖,把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成功之道。毛澤東同志說過:“我搞革命是為了無產階級事業,我所愛、所交的朋友是穿草鞋的沒有錢的窮人”。中共韶山特別支部的血脈根植于人民,始終致力于為人民求解放、謀福祉。從毛新枚寧可被逮捕也要先為鄉親開出藥方,到鐘志申“我犧牲生命,把一切獻于革命,是為了尋找自由,為了全國人民求得解放”,舍生為民的英雄壯志得到了廣大貧苦勞眾的支持和擁護,這正是支部能飽經艱難而不斷前進、歷經犧牲而不斷壯大的成功密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時代新征程,只有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才能凝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礴偉力。
堅持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中共韶山特別支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從毛福軒“余為革命奮斗而犧牲,對于己身毫無掛慮;要就殺,叫我叛黨辦不到”,到龐叔侃“砍頭只當風吹帽,甘將熱血灑疆場”,再到李耿侯放下筆桿握槍桿、一家三口英勇獻身,在韶山這片僅2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括毛澤東同志六位親人和“韶山五杰”在內,先后有1700余人為國捐軀,革命先輩懷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黨的絕對忠誠,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錦繡山河、歲月靜好。1959年6月毛澤東同志回鄉看望家鄉父老和烈士家屬,揮筆寫下《七律?到韶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就是對革命英烈的盛情禮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立足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唯有傳承對黨忠誠、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風骨和品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擔當、勇于作為,全力以赴戰勝前進路上的風險和挑戰,才能打開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堅持實事求是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1925年回到韶山后,毛澤東同志深入群眾廣泛開展社會調查,親手創建中共韶山特別支部,親自領導和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為撰寫《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提供了大量詳實的一手素材。1927年他再次回到韶山,和支部黨員一道走村串戶,與農民同吃同住,親身體會到農民運動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為寫下《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光輝著作、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黨的百年歷史實踐反復證明,能不能做到實事求是,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成敗的關鍵。越是事業發展,越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新時代新征程,只有堅定不移用好實事求是這個“傳家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守正創新,才能贏得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新勝利。
(作者系中共韶山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