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四自”方針
“位愈高而意愈下,官越大而心越小,祿已厚而慎不取。”這是素有“軍中老實人”之稱的開國上將唐亮的座右銘。唐亮功勛卓著,卻一生清正廉潔,公私分明。
在兒女的眼里,唐亮是個地地道道的“土八路”,不懂得半點享受。他始終嚴格要求子女“政治上自覺,工作上自強,經濟上自立,生活上自理”。孩子們稱之為“四自”方針。
新中國成立時,受蘇聯“英雄母親”的影響,國家提倡多要孩子,因此唐亮家共有8個孩子。他們一家10人僅靠唐亮一人的工資生活,家中每月開支常出現“財政赤字”。唐亮任南京軍區政委期間,一度成為軍區領導中著名的“困難戶”。有一次訂報紙,組織上來的人提出要幫唐亮一家負擔訂報費,但他堅決不同意。于是兩人就在那里推來推去,唐亮說:“我是政委,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在南京期間,唐亮的住宅是寧夏路的一棟獨院,為國民黨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之故居。屋中字畫古董尤其是于右任的墨寶很多。唐亮召集家人和工作人員,囑咐任何人不準動屋里一紙一筆,全部登記造冊,悉數上交。
1972年,唐亮被調到北京工作,恰好同時,三女兒唐軍凱剛從基層醫院調到南京。因為父母都要去北京,女兒在南京一時無處落腳。于是唐亮的妻子就把女兒的情況告訴了部隊的有關部門,部隊就分了兩室一廳的一個小套房給她。女兒興高采烈地開始搬家,然而,唐亮知道了以后,對妻子說:“讓孩子趕緊搬出來,她又不是司令部的人,這讓人家怎么工作?”
為這事,女兒唐軍凱一直對父親有看法。直到幾年以后,在北京和父親的一次長談后,她才明白了爸爸的用心。唐亮說:“我們這一代人,打下的天下是給百姓的,不是給自己的子女的。做子女的,不能什么都靠爸爸,不能總在爸爸的羽翼下生活。”
作為8個孩子的父親,長期在部隊做政治工作的唐亮擅長用做政治工作的方法,在子女不同的成長時期,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在唐亮的悉心教育下,他的8個孩子從來沒有挨過打罵,但卻對父親非常尊敬,對他的教育心服口服。孩子們成年后先后都參了軍,后來也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如今,他的子女們都年紀大了,而唐亮留下來的家規還繼續在他們的家族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