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達:不近人情的“冷漠”家風
開國大將許光達是今長沙縣黃興鎮人,他戎馬一生,出生入死。面對名利,他三次要求“降銜降級”,被毛主席譽為“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對待家人,他“冷漠” 得幾乎不近人情。
1960年由于自然災害,糧食減產,全國城鄉陷入了空前的饑荒之中。當時,軍隊的條件稍好一些,所以裝甲兵機關好多干部的親屬從四面八方涌進北京,在機關大院長吃長住。
為此,許光達主持召開裝甲兵司令部黨委會議,作出一項決議:困難期間,司令部機關的干部要動員親屬不要來北京;已經來的,要動員其盡快回去;凡是來探親的,只允許住3天,就動員他們返回原籍。
沒想到這個決議剛頒布沒幾天,許光達的四哥許德富和六弟許德強也來到了北京,他們也是在饑餓難耐的情況下來投靠許光達的。一石激起千重浪,整個裝甲兵機關大院的軍官和家屬們,瞪大了眼睛,注視著許光達。
許光達的妻子鄒靖華為難地對他說:“四哥和六弟這次來,不但不能留他們長住,還得攆他們走,這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許光達也有同感,堂堂裝甲兵司令員的家,竟不能容哥哥和弟弟多住幾天。可眼下又是這么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只能這樣做。
當天,這件事由鄒靖華向兩兄弟提了出來。許德富火了,對許光達說:“這個地方,數你官大,你不發話,誰敢要我走?”他賭氣地走了出去。隨后,兩兄弟悄悄進了廚房,把廚柜一一打開查看了一番,看到家里確實沒有多少東西吃,就問廚師:“他們平時就吃這些東西嗎?”“實話跟你們說吧,首長家里也吃上了小球藻。”廚師指著門口一只大水缸里養的綠乎乎的東西說。
兄弟倆看著缸里的小球藻,非常驚訝,將軍家里也吃上了代食品,這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兩兄弟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后僅在北京住了兩天,便踏上了返鄉的列車。
沒想到,兩天后的一個晚上,保衛部門告訴他,河南安陽市公安局打來電話,說他的六弟許德強在安陽車站病倒了,病情嚴重。
得此消息后,許光達指示把許德強接回北京并送到醫院搶救,但許德強還是去世了。醫院尸檢后才發現,他其實并沒有什么嚴重的疾病,只是胃完全萎縮了,許德強是餓死的。
“當了司令,卻餓死了弟弟!”當地的鄉親們不解地說。是許光達沒有兄弟情嗎?不是!他是裝甲兵的最高首長,幫助弟弟度過困難,他完全有條件。但他也只是傾家中所有,而絕不動用公家的任何資源。
在許光達“冷漠”家風下長大的許延濱延續了父親的品質。他后來才悟出,父親之所以對待家人“冷漠”,是因為 “只有心里裝著國家和軍隊,一個將軍才會真正無私,父親用‘冷漠’給我指引了方向,溫暖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