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必振與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學術研討會在常德市召開
2023年6月5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湖南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聯合主辦的“趙必振與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學術研討會在常德市鼎城區召開。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武吉海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崔友平出席會議并致辭,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胡振榮做主旨發言。常德市委、鼎城區委領導分別致辭。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一級巡視員王文珍主持會議并作會議小結。
趙必振,常德市鼎城區人,是中國系統譯介馬克思主義著作第一人,中國傳播社會主義的先驅,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武吉海在講話中指出,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早期傳播歷史研究,對于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要自信自立,深刻領悟湘籍先進知識分子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趙必振早在1903年就翻譯出版了社會主義著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文本基礎。以毛澤東、蔡和森、李達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湘籍先進知識分子自主學習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自覺走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方陣,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我們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使命擔當精神,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向前進;要進一步挖掘保護好湖湘紅色資源,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推動紅色資源在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中煥發時代華彩。
崔友平指出,趙必振是中國傳播社會主義的先驅,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我們深入研究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學說傳播史、深入挖掘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翻譯傳播的重要人物,特別是挖掘趙必振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深入闡釋趙必振的國學思想、教育理念等,對于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早期傳播歷史研究,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具有現實意義。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國際視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凝聚起最大合力,推出更多優秀成果,助力黨史和文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胡振榮提出湘籍先進知識分子最早較為系統譯介馬克思科學理論,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作出重要貢獻;湘籍建黨先驅積極投身建黨活動,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同時,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農運動相結合;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湘籍老一輩革命家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性貫徹落實中央八七會議確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湘籍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積累了寶貴經驗。湘籍老一輩革命家、先進知識分子為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路建樹了“領先之功”“探索之功”“開創之功”“拓展之功”“奠基之功”。
本次學術研討會共收到論文近百篇,經評審共有58篇論文入選參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趙必振生平與思想”等主題展開了研究討論。在實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一般研究上升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問題等重點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院第二研究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