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重在力行
學習黨史,重在力行
羅珍泉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意義非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四個學習相互串聯,各有側重,學史明理、增信、崇德重在“悟思想”,學史力行重在“辦實事、開新局”。學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歸宿與落腳點,也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習成果的轉化環節和檢驗環節。
一、學史力行,要忠誠擔當,把著力點放在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上。回顧黨的百年歷史,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近代數百個政黨中脫穎而出,在中華大地上扎下根,有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全黨上下團結一致、忠誠擔當,對黨中央作出的決策、發出的號令堅決執行、不打折扣,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換取決策部署的有效落實。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們要始終保持忠誠擔當,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做到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打折扣、不做選擇、不搞變通,堅定不移的向黨中央看齊,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以實際行動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做到“兩個維護”。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一名黨史工作者,學史力行就是要對黨忠誠,做事擔當,始終向黨中央、省委省政府、院機關看齊,緊緊抓好各項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貫徹落實,將其落實到基層一線中去,落實到場館的各方面建設中去,落實到人民群眾中去,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一種自覺行動。
二、學史力行,要錘煉黨性,把突破點放在提升政治品格上。從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到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從陳樹湘被俘后“斷腸明志”到趙一曼“一世忠貞興故國”,這些共產黨人體現出來的優秀政治品格,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砥礪前行。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沒被困難壓垮,沒被敵人打倒,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具有過硬的政治品格。學史力行就是要把提升政治品格作為突破點,持之以恒的堅持錘煉我們的黨性,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通過學習黨史,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總是主動自覺地加強黨性修養和錘煉,讓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政治品格更加過硬。周恩來以《我的修養要則》對照言行,吳玉章一輩子堅守“自省座右銘”,謝覺哉常與自己“打官司”,我們學史力行,就應該向老一輩革命家一樣不斷的錘煉黨性,堅持對照黨章、黨規、黨的宗旨進行“吾日三省吾身”,始終把“人民至上”寫在紙上、放在心上、落到行動上,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對黨的忠誠心、對人民的感恩心、對事業的進取心、對法紀的敬畏心。作為一名轉業軍人,一名在黨旗下宣過誓的老黨員,更應該在學史力行過程中,充當表率,錘煉過硬的政治品格,在知行合一中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
三、學史力行,要真抓實干,把落腳點放在為群眾辦實事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學史力行,關鍵在行,要聯系場館發展實際,真抓實干,多為群眾辦實事、辦難事、辦急事。縱觀百年黨史,我們共產黨人一路走來取得的成就和輝煌,本質上都是干出來的,也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當下,更應該深刻認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所處的崗位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民謀利。作為一名黨史館人,我們要發揮紅色資源、黨史資源優勢,實打實做,真抓實干,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黨史學習教育從學黨史、悟思想到辦實事、開新局,最終落腳點歸于學史力行。
今天,廣大黨員干部既是百年黨史輝煌成就的見證者,更是下一個百年歷史輝煌的創造者和力行者,我們要真正把“學史力行”中的“行”轉化到具體的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