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黃君玨
華北新華書店審計室主任,1942年6月2日于山西遼縣邊境殉國
黃君玨(1912—1942),女,原名黃維佑,湖南湘潭縣響水鄉紅星村人。曾就讀于長沙周南女子中學、明德中學。1927年,加人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長沙投身于以進步學生為先鋒的婦女革命工作。馬日事變后,她只身趕赴上海,就讀于啟秀女中、上海中學,繼續從事革命工作。1929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1930年,加人中國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后,黃君玨參加社會科學研究會、國民御侮自救會,積極進行抗日救亡活動,被選為復旦大學學生會委員。期間,她曾組織復旦大學進步學生到南京向國民政府請愿,迫使市政府同意釋放被捕學生。
1934年,黃君玨受中共派遣參加蘇區紅軍情報部遠東情報局的工作。遠東情報局是第三國際派駐上海的秘密情報工作機構,主要搜集國民黨政府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種機密情報。她機智勇敢,膽大心細,工作很有成效,受到情報局領導 人的信任和器重。
1935年,黃君玨為掩護打入武昌“剿匪”行營的情報工作領導人劉思慕夫婦脫險而被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由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保釋出獄。在黨組織安排下,她回到長沙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領導籌辦了一所難民婦女工廠,任經理。這一工廠成了流亡婦女的避難所,為我黨的抗日救亡工作作出了貢獻。
1938年冬,遵照組織的安排,黃君玨與丈夫王默磬一起由武漢奔赴晉東南抗日根據地。臨行前對母親說:“媽媽,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女兒要離開您,去打日本鬼子,請您原諒女兒的不孝。”就這樣,她告別了她的父母,從此再未見面。 1939年到達太行山根據地后,她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華北《新華日報》社任總會計兼管委會秘書主任,參加戰地新聞工作?!缎氯A日報》(華北版)創刊于1939年1月1日,是抗戰時期我黨的三大報刊之一,也是在敵后發行量最大、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社長是何云同志。她一上任,就著手制定各項經營管理制度,并為報社籌措資金萬余元,報紙日發行量最高達3萬余份。
1942年初,華北新華書店成立,黃君玨兼任審計室主任,為華北新華書店起草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和經濟核算制度,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信賴。為了便于工作,她將才出生三天的獨生兒子送到老鄉家寄養,從此孩子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母親。
5月,日軍對我太行山根據地發動殘酷的“五月大掃蕩”。24日拂曉,從武鄉方向撲來的一支3萬余人的日偽軍,以一晝夜75公里的強行軍速度,直逼麻田、偏城及黃澤關一帶,對八路軍總部駐地麻田實施“鐵壁合圍”戰術,并配合飛機轟炸,企圖一舉摧毀包括華北《新華日報》社在內的我黨太行總部的各個機關。在形勢十分危急的情況下,社長何云決定將報社各部門化整為零,讓同志們分散突圍。黃君玨帶領譯電員王健、醫生韓巖等幾個報社女同志,往復穿插于敵人縫隙之間晝夜轉戰,尋機突圍。幾天后,噩耗傳來,何云社長與150余名日軍遭遇,在突圍中壯烈犧牲,王默磬也身負重傷,被同志救起后藏匿于一山洞中。
6月2日清晨,黃君玨率領十余名女同志轉移到遼縣(今左權縣)邊境,登上道士帽峰頂,分散隱蔽于山巔的石洞中。當她們在洞中商討如何脫險時,一百多名日偽軍將山崖圍住,進行“攀登搜索”。她巧妙地指揮戰友作戰,同敵人相持整整一天。黃昏時,日軍從后山爬至山頂,眼看著就要逼近山頂洞口時,黃君玨飛步出洞,連續向崖頂日軍射擊。幾名日軍應聲倒下后,其余的都臥倒在地不敢再輕舉妄動。如此相持了一個多小時,氣急敗壞的日軍從崖頂用繩子墜下柴草焚燒洞口,妄圖將她們熏死在洞中。時黃君玨身中數彈,知道突圍的希望已經十分渺茫,她借著火光,燒掉所有文件。待敵逼進時,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縱身跳下懸崖,為國捐軀,這一天是她30歲的生日。
1942年9月18日,八路軍總部與邊區政府為在這次反掃蕩中犧牲的左權、何云、黃君玨等50多位烈士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并為其趕筑了陵墓和紀念碑。11月4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新中國的女戰士黃君玨喋血太行》一文,并且配發了《為祖國流血,悼黃君玨女士殉國》的短評。
黃君玨犧牲后,王默磬將他們年幼的兒子改名為黃繼佑,意在繼母親維佑之志,為民族解放事業爭光。
新中國成立,為紀念反掃蕩犧牲的烈士,在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的清漳河畔新建了"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著以何云社長為首的50位烈士的英名,黃君玨就是其中之一。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為其頒發革命烈士證書,上寫:“黃君玨同志在山西遼縣莊子嶺反掃蕩戰爭中跳崖壯烈犧牲,經批準為革命烈士。”
(周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