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李伯蛟
第二十八軍第六十三師第一八七旅少將旅長,1937年11月5 日于浙江杭州灣金山衛陣亡
李伯蛟(1897—1937),湖南邵陽人,早歲從軍,入第六十三師(師長陳光中,邵陽人)任職。第六十三師作為湖南地方部隊參加了歷次對革命根據地的"圍剿",并于1935年隨劉建緒追巢紅軍到達云南,1936年兩廣事變時曾奉蔣介石命令至貴州待命。兩廣事變解決后,為加強華東地區的防衛力量,蔣介石將第四路軍總指揮劉建緒調任閩浙贛皖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總部設浙江衢州,所轄各師陸續調閩浙贛皖駐防。第六十三師師部駐江西上饒附近,擔任對浙贛邊區的"清剿",師長陳光中兼任"閩浙贛邊區清剿指揮官",部隊駐防于鉛山、江山、崇安等縣。
"七七"事變后,為適應戰爭需要,"閩浙贛皖邊區綏靖公署"改為第十集團軍總司令部,劉建緒任總司令,移駐杭州,所屬部隊陸續調到杭州、嘉興地區待命。
1937年7月下旬,第六十三師奉令由上饒等處遷向杭州集中。當時錢塘江大橋尚未建成,部隊渡過錢塘江到達杭州市區,幾天后移駐杭州東北之海寧地區待命。8月中旬,第十集團總司令命令第六十三師受駐平湖縣(海寧以北,上海以南)的第二十八軍軍長陶廣指揮,擔任杭州灣海防。李伯蛟第一八七旅(轄第三七三團、第三七四團)守備乍浦、全公亭、金絲娘橋、金山衛之線。金山衛港灣水 深40尺以上,有沙灘可作為登陸運動與灘頭陣地,因此,第一八七旅的防守重點置于金山衛。李伯蛟率部日夜趕筑工事,由軍團司令部配屬一個卜福斯山炮連,歸第一八七旅指揮,配置于金山衛附近,以備打擊敵艦。第一八九旅(轄第三七七團、第三七八團)旅長陳齊(湖南邵陽人,原任第三七七團團長),以一個團擔任乍浦、海鹽、澉浦、王灣鎮之線海防,以一個團為師總預備隊,控制澉浦附近。澉浦位于滬杭公路以南,是一個緊靠海邊的小鎮,內有一座禿山,高約300余尺,已構有國防工事。師司令部由海寧推進至澉浦以北幾里的甪里堰,直屬部隊隨師部行動。
隨著淞滬戰況日烈,滬杭間部隊調動頻繁,日軍飛機加劇了狂轟濫炸,沿海城鎮如乍浦、海鹽、海寧等被炸成廢墟,甪里堰師部駐地曰夜受敵機低空偵察掃射,直屬部隊無高射火器,只能壓著滿腔怒火。兩個多月來,進攻上海的日軍因死傷慘重,正面突破進展緩慢,遂改變戰略從側翼向淞滬迂回。11月初,日艦在杭州灣海面遠距離游弋,日機也不斷沿杭州灣海岸、滬杭公路線轟炸橋梁及沿岸工事,企圖由金山衛登陸。此后游弋的日艦日益增多。
11月5日拂曉,日艦用探照燈照射我海岸陣地,并用遠射程炮對金山衛、金絲娘橋陣地集中火力轟擊。日軍飛機也配合狂炸數小時,我軍陣地工事、通訊設備大都被摧毀。日軍在航空兵火力的掩護下,分別在金山衛、金絲娘橋強行登陸,另以一部分日艦炮轟澉浦、乍浦之線,阻我援軍。至5日上午,登陸的日軍已達3000余人,日軍源源不斷登陸后,立即以一部向滬杭鐵路前進,一部向松江推進,當晚進抵金山縣城、松隱鎮、亭林鎮一線。李伯蛟第一八七旅在金山衛、金絲娘橋整日浴血苦戰。日軍遭到第一八七旅陣地輕重機槍和手榴彈等密集火力的阻擊,傷亡頗重。第一八七旅官兵壯烈犧牲者亦頗多。在戰斗最激烈之時,電話既不通,無線電報也發不出去,通訊中斷。師長陳光中曾派人乘自己不久前在上海購置的避彈小汽車送去手令,要第一八七旅堅守待援,駛抵前線時,被登陸的日軍俘去。
旅長李伯蛟在指揮阻擊日軍登岸作戰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40歲。
〔瞿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