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歐陽逖
冀南軍區司令部特派員,1942年11月于河北棗強縣恩察鎮殉國
歐陽逖(1919-1942),原名歐陽正珍,湖南衡陽縣匯水鄉瓦屋場人。1934年,西湖高等小學畢業。1935年春,考入湖南私立道南中學。1936年,耳聞日軍侵略暴行后,他義憤填膺,立志效仿愛國者劉琨、祖逖、遂改名歐陽逖。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揮筆寫下“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好男兒,報國家,救民族,不惜犧牲一切”的警句自勉,并積極參加學生抗敵后援會發動的救亡活動。
1938年暑假,歐陽逖聽說陜北公學在長沙招生,遂決定投筆從戎。9月中旬,歐陽逖從衡陽趕到長沙,考取陜北公學。10月14日,歐陽逖順利到達陜西栒邑,入學后,被編入陜北公學栒邑分校第一區隊第四十七中隊。在校期間,歐陽逖認真學習抗日知識,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為完成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派八路軍主力東進。歐陽逖被編入八路軍隨營學校(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第四營第十五隊,隨第一二九師東渡黃河,于1939年2月到達晉東南潞城縣古漳鎮。
1939年夏,歐陽逖從抗大一分校畢業,被分配到第一二九師 冀南抗日游擊軍區教育部工作,駐河北清河縣大堤村。在軍區首長的指導下,他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和宣傳教育工作,編寫抗戰教材,開班業余學習班,為部隊、地方培養了許多抗戰人才。
1940年3月,歐陽逖升任軍區特務團第二營第六連副指導員,多次率領第六連戰士深入棗強、清河、南宮一帶與日軍開展英勇機智的平原游擊斗爭,打破日軍“掃蕩”。
1941年春,歐陽逖調任軍區鋤奸部,爾后升任為冀南軍區司令部特派員,負責與各地、縣的鋤奸、敵工、武工部門聯系。他與地方組織密切配合,多次剪除漢奸、敵探,瓦解、爭取偽軍和會道門,不斷開辟新戰區,給日軍以嚴厲打擊。
1942年.日軍勾結偽軍,對我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及“三光政策”。在冀南軍區的黨組織及司令部的領導下,歐陽逖和部隊同志堅持斗爭,連續粉粹了“四二九”、“六一一”、“九一二”三次大“掃蕩”,取得了“掃蕩”的輝煌勝利。
1942年10月,歐陽逖與戰友奉命到棗強、南宮一帶,負責完成一年多來鋤奸工作總結報告和整理敵情資料。11月初,完成任務后,歐陽逖等人返回軍區,當行至恩察鎮西南的一小村時,遭日駐軍包圍。他沉著地將文件轉交戰友安全轉移,自己留做掩護,不幸被捕入獄。面對日軍的嚴刑拷問和審訊,歐陽逖守口如瓶,并將搜集到日軍在棗強一帶的軍情,暗地繪制了一幅“棗強敵人部署位置圖”,托內線人員及時轉送到冀南軍區部隊,關押一周后,日軍將其押赴刑場槍斃,歐陽逖大義凜然,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必勝”壯烈犧牲,時年僅23歲。
(高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