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日英烈·鄭作民

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1940年2月3日于廣西昆侖關上林陣亡。
鄭作民(1902—1940),字文貝,別號振華、治新,湖南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人。
1923年冬,鄭作民考入廣州大元帥軍政部長程潛舉辦的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11月19日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為第六隊。先后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鄭作民有謀有略,1926年春,升任國民革命軍教導師第五十九團第八連連長。
1926年7月9日鄭作民參加北伐戰爭,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副營長。9月,晉升為營長。11月,在攻克南昌討伐五省聯軍孫傳芳部的戰斗中,立下戰功,晉升為補充第十一團團長。1929年國民革命軍編遣整理后,第一師改番號為第九師,鄭作民任該師第二十五團長。
1930年鄭作民參加了“中原大戰”。10月,升任第二軍第九師第二十六旅旅長。1932年1月28日晚,日軍武裝侵犯上海,鄭作民奉命率第二十六旅增援第十九路軍抗日。1933年10月,調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期滿后仍任旅長。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時鄭作民任第二軍第九師副師長,同師長李延年指揮第九師參加上海會戰,隸薛岳第十九集團軍,屬左翼作戰軍(總司令陳誠)。戰前,鄭作民要求各級主官(班長亦不列外)必須指定依次代理其職務的1至2人當眾宣布,同時各自寫好遺囑裝入口袋,表示誓死抗敵的決心。在全師官佐會議上,鄭作民宣讀其抗戰決心書及給母親的遺書,并多次以語言激勵人心,鼓舞士氣。
戰爭開始,左翼作戰軍負責南岸守備,后在瀏河、羅店至蘊藻浜間地區占領陣地。10月15日,鄭作民率部轉戰唐家橋、楊林口之線陣地阻擊日軍。11月5日,日軍從杭州灣登陸,威脅中國守軍后側背。10日13時,左翼作戰軍進行轉移,鄭作民隨軍撤離戰場。12日,日軍攻陷上海,淞滬會戰結束。
1938年4月中旬,鄭作民率部到達徐州,參加徐州會戰。第五戰區司令部令鄭作民所在的第二軍為預備隊,分駐徐州、商丘一帶。5月中旬,歸湯恩伯指揮的隴海兵團,由隴海路向西突圍。鄭作民率部隨隴海兵團突破日軍的幾道防線,進入湖北。
6月12日,日軍在安徽安慶登陸,拉開武漢會戰序幕。時鄭作民已升第二軍第九師師長。7月14日,鄭作民奉命率第九師守衛田家鎮要塞北區。9月6日,一部日軍攻陷廣濟,直逼田家鎮。16日拂曉,日軍一部向第九師陣地發動猛攻,鄭作民親臨前線督戰,打退敵人多次強攻。鄭作民堅守要塞達半個月之久,終因兵力懸殊、傷亡慘重奉命撤退鄂南、湘北一帶。10月25日,第二軍撤離武漢,經湖南入川東整訓。
1939年11月15日,日軍為斷絕中國海上交通線,并控制南寧重鎮作為其南進基地,先后出動軍隊十余萬人,在100架飛機、50余艘艦艇的掩護下,從廣西欽州灣登陸。24日陷南寧。12月4日攻占昆侖關。
從12月18日開始,中國軍隊發動對昆侖關的反攻。時鄭作民晉升為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奉命率部由酉陽經貴州都勻于1940年1月初到達昆侖關附近,協助第五軍向昆侖關日軍發起猛攻。蘇聯派來18架飛機協同作戰,對昆侖關日軍實行轟炸,1月4日昆侖關為我軍收復。克復昆侖關后,鄭作民率第九師擔任防守任務。
1月25日,南寧日軍開始反攻,一部向邕賓公路正面進攻,一部向邕永公路向我軍后方之賓陽迂回。2月2日,賓陽失守,第九師左翼第三十六軍受到日軍包圍。鄭作民奉命率部支援,反遭到日軍包圍。因賓陽失守,補給線被截斷,最高統帥部急電鄭作民立即率部向上林撤退。接到撤退命令后,鄭作民率部突圍,向上林撤退。
2月3日,部分在撤退途中遭敵機輪番轟炸,隊伍潰散,鄭作民帶領師部特務連士兵走在部隊最后面,撫慰受傷官兵,收容潰散官兵歸隊。在撤退中,鄭作民不幸中彈陣亡,時年38歲。
鄭作民陣亡后,部下找到他的遺體,將遺骸運到廣西柳州公園。后由師參謀長扶柩送回新田縣,葬于其家鄉高山鄉高山村。新田縣各界軍政人員和社會名流皆寫挽聯哀悼。3月11日,蔣介石在柳州軍事會議上謂:鄭師長“平時不多說話,不爭權位,本來他早就可以做師長,但直到去年才得升任。此次他擔任守衛昆侖關,遭受敵人攻擊……因為前后皆失卻指揮(聯絡)以致殉國陣亡”。蔣介石又說:鄭作民“有為國犧牲的準備和決心,知廉恥,重氣節,不愧為總理的信徒”。
1940年6月11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鄭作民,追贈他為陸軍中將,并將其遺體另行裝棺,遷至南岳衡山,造陵墓于南岳“忠烈祠”右旁山上。蔣介石題詞:“馬革裹尸還萬里,虎賁英烈壯千秋。”8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追悼張自忠、陳安寶、鄭作民、鐘毅將軍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分別題寫挽詞“盡忠保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并電唁其家屬。
1988年7月30日,湖南人民政府追認鄭作民為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1994年民政部重修了鄭作民墓冢。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年,新田縣政府和縣政協的領導專門到南岳鄭作民墓前舉行隆重的祭奠活動。
(瞿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