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空軍副司令員。
湖南省茶陵縣人,1909年8月出生于茶陵縣舲舫鄉一個貧農家庭。1924年在縣城一家藥店當學徒。1926年7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積極發展團組織。后奉命回鄉開展農民運動,任農民協會秘書。1927年1月,考入武昌葉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四師軍事教導大隊當學兵。后編入第七十二團,任通訊班副班長。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隨起義軍南下,在揭陽戰斗中負傷,由組織安排到香港治療。后輾轉回到家鄉組織農民武裝,任茶陵縣農民自衛部副部長。1927年冬參加中國工農革命軍,隨毛澤東上井岡山。1928年被編入茶陵游擊隊。同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游擊隊副隊長、紅四軍副連長,參加了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從1930年10月起,先后任湘東獨立師第三團團長、湘贛獨立第一師參謀長兼第三團團長、湘贛獨立師師長、第二十二師師長、紅六軍團第十八師參謀長兼五十三團團長、湘贛軍區第三分區指揮部指揮。參與指揮了攻打永和、棠市街、九渡沖等重要戰斗和湘贛根據地反“圍剿”作戰,榮獲三等紅星勛章。1934年8月任紅六軍團參謀長,率部西征,參加了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在參與指揮攻打永順、龍家寨、忠堡、板栗園等戰斗中,表現出色,受到任弼時、賀龍的稱贊。1935年7月負傷后,改任湘鄂川黔軍區紅軍學校校長。1935年11月,隨紅二六軍團長征,重新出任紅六軍團參謀長。長征到達陜北后,曾入保安抗日紅軍大學學習。1938年5月,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5年回國后,主要從事軍隊的干部教育工作。1946年5月,任晉察冀軍政干部學校教育長。6月,任華北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
新中國建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防空部隊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軍校部部長和空軍軍事學院管理部長等職。為創建防空軍和人民空軍部隊,為加強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迫害。1969年10月被疏散到長沙。1971年9月,因腦溢血致癱,臥床不起。他仍然關注黨和軍隊的建設,經常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幫助念報和文件,了解國家大事。1982年將自己的積蓄捐獻給茶陵等革命老區。1983年他主動提出不再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1987年8月11日病逝,終年86歲。黨和人民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稱他是“我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軍事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