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豪
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革命烈士。
湖南省耒陽縣(今耒陽市)人,1903年2月23日生。其父系清末秀才。3歲喪父,受母教識字、學習詩文,后入縣立第一高小讀書。1920年畢業于長沙岳云中學,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在李大釗教誨下,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他十分關注家鄉革命力量的發展,通過寫信寄刊物等形式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耒陽。1922年冬回到耒陽,與劉泰等人籌建了耒陽社會主義青年團地方組織,發展團員60多人。1923年冬,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共產黨員。1924年春同陳芬等組建了中共耒陽支部,后擴建為3個支部,他任第三支部書記。其妻段鳳翔在耒陽女子職業學校任教,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4月,中共耒陽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當選為執委會宣傳委員,其妻當選為執委會婦運委員。
革命斗爭的實踐使他深刻認識到:“救世尚須槍桿。”1925年5月,經黨組織批準,他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畢業后在廣東農講所任軍事教官。1926年7月北伐到湖南后,黨組織派他回地方工作,任耒陽縣團防局局長,把縣常備隊與工農自衛隊合并,編為耒陽工農自衛總隊,兼任總隊長,把全縣的武裝力量牢牢掌握在共產黨的手里。馬日事變后,遭反動當局通緝,輾轉到武漢,留在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任十連連長。南昌起義后,隨盧德銘將部隊帶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調任已到修水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第三營營長。在毛澤東親自主持下,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他任三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跟隨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首攻白沙鎮,旗開得勝,受到毛澤東的表彰。部隊攻打東門失利后,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主張,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到農村開辟根據地。起義軍在三灣改編中縮編為一個團,他任第三營副營長,張子清任營長。不久,張子清升任一團團長,他任副團長兼三營營長。為了鞏固井岡山根據地,他英勇善戰,打了許多勝仗。1928年3月中旬,為策應湘南起義,他率部隨毛澤東從礱市出發,攻克酃縣縣城,幫助桂東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他任十一師三十一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帶領三營攻占了永新縣城,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建黨、建政、土地革命工作,成為井岡山根據地一個樣板。毛澤東曾多次在干部會上稱贊說:“中豪同志能打仗,會做群眾工作,是個文武全才。”
在保衛紅色政權的艱苦歲月里,他率領部隊浴血轉戰湘贛閩三省邊界。1929年,任三縱隊司令員,率部攻打閩西汀州,身先士卒,巧妙指揮,與兄弟部隊一起,殲敵一個旅,擊斃敵旅長郭鳳鳴。6月19日,率部三打龍巖,全殲了陳國輝旅,奠定了開辟閩西根據地的基礎。
1930年3月,三縱隊擴編為紅一軍團第十二軍,他任第十二軍軍長,并當選為新成立的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留在閩西的紅二十一軍出擊東江失利,軍長胡少海犧牲,他調任紅二十一軍軍長,當選為閩西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毛澤東于8月19日和24日兩次給閩西特委致信,要求增派部隊去平江、瀏陽增援,兩信都指名要伍中豪帶第一批部隊去。于是,他率特務連星夜趕到贛西南蘇維埃政府,發出“迅速集中紅軍獨立團”的緊急通令。10月初,他在安福縣城郊突遭安福靖衛團伏擊,子彈打完后,不幸被靖衛團殺害,年僅27歲。
1930年10月24日,彭德懷率部攻下安福縣城,在城內召開悼念伍中豪軍長的萬人大會,并將兇手劉日升處以死刑。全國解放后,耒陽、安福兩縣政府多次派人查找他的墓地,均未找到。烈士永垂不朽,人民永遠紀念這位為中國工農革命英勇獻身的紅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