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國珍:湖湘文化的源與流及其現代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
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
中國傳統價值觀
仁、義、禮、智、信
湖南精神:忠誠 擔當 求是 圖強
擔當:湖湘之特質
忠誠:湖湘之核心
求是:湖湘之精髓
圖強:湖湘之追求
一、湖湘文化的定義與概貌
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
1.湖湘文化的定義
從時間看:一種歷史文化
唐宋以來湖南地區的歷史文化
湖湘文化
唐宋以前湖南地區的歷史文化
荊楚文化
從空間看:湖南地區的區域文化
公元764年(唐朝廣德二年)設湖南觀察使,始有湖南之稱。湖南因處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湘江貫穿其間,合稱為湖湘。
湖湘文化的定義
唐宋以來湖南地區的歷史文化
實物標志:公元976年岳麓書院的建立
2.湖湘文化的概貌
湖湘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
A.湖湘文化中的器物文化
器物文化:紅色經典、歷史遺產、自然風光
第一,紅色經典
湖南是革命起源地,革命紀念地非常多,主要有:毛澤東故居(韶山)、劉少奇故居(寧鄉)、胡耀邦故居(瀏陽)、彭德懷故居(湘潭)、賀龍故居(桑植)、羅榮桓故居(衡東)
第二,歷史遺產
長沙:岳麓書院、石鼓書院(衡陽)、岳陽樓(岳陽)、南岳衡山、炎帝陵(炎陵縣)、舜帝陵(寧遠縣)、馬王堆漢墓、賈誼故居、柳公祠、曾國藩故居
第三,自然風光
張家界、鳳凰古城、東江湖(郴州)、莨山(新寧)、桃花源(桃源縣)
到湖南要見四老:
老人家:毛澤東,學習毛澤東的偉大品德。
老祖宗:炎舜二帝,炎帝發明農耕,舜帝是道德的始祖。
老太婆:辛追夫人,湘女的美麗多情
老百姓:人民情懷
到湖南要四洗:
到韶山洗腦:學習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到南岳洗心:佛教教人從善;道教教人樂于助人。
到監獄洗面:重新做人
到張家界洗肺:吸收新鮮空氣。
B.制度文化
民間的鄉規民約
社會的風俗習慣
官方的典章制度
C.觀念文化
《湖湘文庫》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周敦頤:愛蓮說——出污泥而不染
{Ky:PAGE}
二、湖湘文化的起源與傳承
1.湖湘文化的分期
2.早期湖湘文化
3.近代湖湘文化
1.湖湘文化分期問題
前湖湘文化(唐宋以前湖南地區的歷史文化)
早期湖湘文化(唐宋時期湖南地區的歷史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第一個高峰)
近代湖湘文化(鴉片戰爭到1949年之間的湖湘歷史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第二高峰)
當代湖湘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地區的文化)
2.早期湖湘文化
第一,早期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的開山祖:周敦頤,湖南道州人(今湖南道縣人)道學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頭。(吾道南來原來濂溪一脈)
湖湘文化的奠基人:胡安國及其三子,福建崇安人
早期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張栻,四川綿竹人
第二,早期湖湘文化的主要觀點
道學思想
陰陽對立的矛盾觀
“天理人欲同體異用”的理欲觀
提倡力行的知行觀
“留心經濟之學
A.道學思想
“道”是世界的本源:天道(自然規律)、人道(社會規律)
“性”是主宰世界一切的:人心正,則天地正,萬物由此而昌,國家由此而治。
B.陰陽對立的矛盾觀
陰陽對立
互相轉換
發展運動
C.“天理人欲同體異用”的理欲觀
程朱理學:禁欲主義
“存天理,滅人欲”
天理人欲同體異用
天理節度人欲
D.提倡力行致用的知行觀
中國哲學史上兩大流派:
知難行易(做起來容易,知根知底難)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湖湖學派獨樹一幟:知行統一論
從知到行的五個環節: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力行。
博學:廣泛地獵取知識、積累知識
審問:善于提問題,善于發現問題
慎思:認真思考,從中發現規律
明辨:明辨是非,分清黑白
力行:尊重實踐,重視實效
E.留心經濟之學
經濟學:不是今天的經濟學,而是經邦治國之道
主要特點:反對空談,善于把學問轉化為治國方略
第三,早期湖湘文化的評價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百花園中獨樹一幟的奇葩
湖南人有所作為的文化基因
(1840年鴉片戰爭后)
3.近代湖湘文化
第一,近代湖湘文化形成高潮的背景
中國近代湖南:矛盾體
一方面:經濟比較落后(沒有大企業,大企業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生產力)
另一方面:文化發達
政治變革的前沿
新舊思想交鋒的戰場
軍政人才和思想家——一批思想家(王船山,魏源等)一伙“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等)一群民主斗士(譚嗣同、唐才常、黃興、蔡鍔、宋教仁、陳天華、禹之謨等)
一代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蔡和森等)
第二,近代湖湘文化的主要內容或特點
A.哲理思維與詩人才情的有機統一
哲理思維興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來求索
哲理思維能力:探索世界的大本大源,把握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規律;確立修身、處世、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
既是偉大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詩人
詩詞既充滿哲理,又極富浪漫才調
作品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極具文彩
既是偉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詩人
王船山:既是哲學家,又是詩人
毛澤東:大量地著書立書,創立毛澤東思想,又是當代中國最杰出的詩人。
詩詞既充滿哲理,又極富浪漫情調
毛澤東《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作品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極具文彩
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對革命高潮到來的分析: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B.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和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
魏 源: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
王船山:知行相資以為用。
曾國藩: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左宗棠:縱讀數千卷奇書,無實行不為識字。
王船山:分人禽界,立天地心。
曾國藩: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毛澤東: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一個高尚、純粹、有道德、脫離低級趣味、有利于人民的人。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曾國藩的“八本”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居家以不晏起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C.“氣化日新”的革新思想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魏源: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故氣化無一息不變者也。
曾國藩:洋務運動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
毛澤東:改造中國與世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D.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群體參政意識
憂患意識:治亂興國之道
魏源:書生參政,經邦治國
曾國藩:內圣外王,經營天下
左宗棠: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譚嗣同:霸王經世之學
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近代五代群體
既有個體奮斗,又注意發揮群體優勢
近代五代群體
第一代:以兩江總督陶澍為首,包括賀長齡(云貴總督)、魏源。
第二代:以曾國藩為首,包括左宗棠、胡林翼等湘軍將領。
第三代: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維新志士,包括熊希齡、唐才常等。
第四代:資產階級革命家,以黃興、宋教仁、陳天華、蔡鍔等為代表
第五代:無產階級革命家,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
E.運籌帷幄,平治天下的軍政謀略
從政愿望:經文略武
從政能力:南征北戰
從政成就:軍政人才
從政學問:經邦治國
軍政人才輩出
湘軍時期:
軍機大學士:曾國藩、左宗棠二人
兵部尚書:彭學麟
總督、巡撫:29人
布政使、提督、總兵、參將、副將、州府道員不計其數。
舊民主革命時期:黃興,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國共產黨第一屆至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共產生中央委員(包括候補委員)1914位,其中湖南人物171多位(其中湘籍133多人)。遵義會議20名代表中有5名湖南人物: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李富春、李卓然。在中共七大選出的中央領導機構中,五大書記有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3位湖南人,13名政治局委員中湘籍5名,44名中央委員中湘籍13名,33名中央候補委員中湘籍10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大元帥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位湘籍,十員大將有粟裕、陳賡、蕭勁光、黃克誠、譚政、許光達6位湘籍;1965年以前授銜的57名上將有湘籍19名,177名中將有湘籍45名,1359名少將有湘籍129名。中央軍委1989年、1992年確定的中國當代軍事家36人,其中湘籍15位。即毛澤東、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段德昌、曾中生、蔡申熙、左權、黃公略。也可以說,這15位軍事家是1位統帥、3位元帥、6位大將和5位先烈。后來又有何長工、王震、楊得志、李聚奎、耿飚等名將逝世時,中央亦稱其為軍事家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63名領導成員中,湘籍有11名,毛澤東任主席,劉少奇任副主席,林伯渠任秘書長。政務院的16名政務委員中湘籍有4名,即謝覺哉、滕代遠、李立三、李富春,還有李維漢任秘書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毛澤東,秘書長李維漢。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院檢察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28名領導成員中湘籍有8名,其中毛澤東任主席,劉少奇、彭德懷、程潛、賀龍、羅榮桓任副主席。1949年至1976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2位(毛澤東、劉少奇),副主席的1位(劉少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位(劉少奇),副委員長5位(林伯渠、羅榮桓、李維漢、程潛、蔡暢),副總理6位(彭德懷、賀龍、李富春、譚震林、陶鑄、王震);全國政協主席1位(毛澤東),副主席3位(李維漢、滕代遠、謝覺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2位(謝覺哉、江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位(羅榮桓)。全國人大常委會,湘籍委員長、副委員長有15人,常務委員會委員70多人。全國政協,湘籍主席、副主席有13人,常委有近百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7個最高領導職務: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國家軍委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都曾由湖南人物擔任過。
第三,近代湖湘文化的評價
陳獨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陳獨秀說: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楊度說“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湖南人這種奮斗精神,卻不是楊度說大話,確實可以拿歷史作證明。二百幾十年前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艱苦奮斗的學者!幾十年前的曾國藩、羅澤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硬仗”的書生!黃克強歷盡艱險,帶一旅湖南兵,在漢陽抵擋清軍大隊人馬;蔡松坡帶病率領子彈不足的兩千云南兵,和十萬袁軍打死仗,他們是何等堅毅不拔的軍人。我們歡迎湖南人的精神,是歡迎他們的奮斗精神,歡迎他們造的橋,比王船山曾國藩所造的橋還要宏偉精美得多。
{Ky:PAGE}
三、湖湘文化的吸收與弘揚
湖湘文化既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又是沉重的包袱。必須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
總的原則是毛澤東所說:對待傳統文化,必須吸取其精華,踢除其糟粕。
1.弘揚湖湘文化中的創新傳統
齊魯文化:山東山西
中原文化: 河南河北
秦隴文化: 陜西甘肅
吳越文化: 江浙福建
巴蜀文化: 四川云貴
嶺南文化: 廣東廣西
三晉文化: 山西
湖湘文化:采眾家之長,納三湘四水之靈氣。
齊魯文化
(1)講究禮義廉恥;
(2)追求完美人格;
(3)提倡忠誠愛國;
(4)推崇勇敢務實;
(5)官本位意識濃厚;
(6)商業意識淡??;
(7)契約觀念缺乏。
巴蜀文化
(1)歷史悠久,燦爛輝煌;
(2)兼容并包,渴求開放;
(3)追求和諧,講究休閑;
(4)傳承文明,積淀豐厚。
秦隴文化
勇于征服洪荒的艱苦創業精神;
樂于為民造福的犧牲奉獻精神;
與人為善的寬厚待人精神兼收并蓄的接納寬容精神。
吳越文化
“善進取,急圖利”的功利主義色彩;
“崇尚柔慧、厚于洋味”的人文關懷;
具有深廣的大眾化傾向;
頑強的生命力與開拓冒險的精神
嶺南文化
(1)開放與兼容;
(2)重商與務實;
(3)開拓與創新。
三晉文化
勤儉;
愛國;
忠義;
重民;
創造
毛澤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同教條主義的斗爭
對中國革命獨創性貢獻
受湖湘文化的影響
認真思考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表現在經濟上
根子在思想上
別人思考的重點是哪些政策還沒有充分利用
我們思考的重點是哪些政策不能利用
歸根到底: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
2.弘揚湖湘文化中的經世致用傳統
世界上四種類型的人:
說了就干,以美國人為代表;
干了再說,以為德國人代表;
干了也不說,以日本人為代表;
說了也不干,以一部分中國人為代表。
湖南人的性格
勇武剛毅:勇于獻身
經世務實:實實在在
創新求變:敢為人先
倔強霸蠻:固執堅定
任俠負氣:打抱不平
矢志愛國:熱愛祖國
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的性格的新要求
競爭觀念(斗爭觀念)
契約觀念(我行我素)
合作觀念(互相拆臺)
妥協觀念(一拼到底)
雙贏觀念(你死我活)
科學觀念(一味霸蠻)
繼承經世致用傳統要反對兩種傾向
3.弘揚湖湘文化中的開放傳統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
海納百川,為我所用
防止:第一,資金外流;第二,人才外流:孔雀東面飛,離楚方為才
4.弘揚湖湘文化中的發揮群體優勢傳統
湖湘文化的輝煌:
離不開湖南人民的努力
離不開在外地的湖南人的努力
離不開在湖南的外地人的努力
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持
防止:內耗的問題。
5.弘揚湖湘文化中重視教育和教化的傳統
湖南人重視教育事業(岳麓書院是四大書院之一,古代還有潭洲書院、石鼓書院)
湖南人重視兒女的教育
湖南人重視道德的力量
湖南人重視廣納人才
存在的問題
教育投入不夠
子女教育問題
道德約束力下降的問題
四、湖湘文化的批判與創新
第一,克服湖湘文化中的軍政文化色彩和忽視經濟問題的傾向
具體表現
政治上熱情極高
官本意識比較濃
軍政人才較集中
容易出政治經驗
經濟發展不平衡
第二,克服湖湘文化中的農業文化色彩和保守傾向具體表現
思維僵化
易于滿足
自視清高
第三,克服湖湘文化中的內陸文化色彩和封閉傾向具體表現
民風強悍
脾氣倔強
思想偏急
易于極端
結束語
湖湘文化的前天和昨天是輝煌的;湖湘文化的今天和未來充滿希望。隨著湖南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湖湘文化一定能夠重放光芒,湖南的人才群體一定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推動湖南歷史,推動中國歷史,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