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學習青年蔡和森的歷史主動精神
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一百三十周年誕辰。蔡和森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歷史主動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可貴精神品質、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回顧建黨前蔡和森的歷史主動精神,對于激發廣大青年干部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順應歷史大勢——認定未來中國之改造“完全適用社會主義的原理和方法”
蔡和森出生和成長的年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學生時代的蔡和森就致力于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1918年6月,蔡和森第一次到北京。他拜訪李大釗后,受到很大啟發,提出要仿效列寧,“加倍放大列寧”。五四運動爆發時,蔡和森積極投入運動,接受了革命的洗禮。1920年2月,蔡和森到達法國。在半年多的時間里,他以頑強的毅力,用“霸蠻”的精神,閱讀了約百種有關“社會主義”的小冊子,“猛看猛譯”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和若干宣傳十月革命的資料,把社會主義流派、世界大勢及俄國近況作了綜合研究,最終得出結論,“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我對于中國將來的改造,以為完全適用社會主義的原理和方法”,從而成長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蔡和森在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中確立起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終生再也沒有動搖過。歷史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廣大青年干部生逢偉大時代,要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篤信篤行者,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切實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這是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展現歷史擔當——以“匡時救民”的遠大抱負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
學生時代的蔡和森就樹立了“匡時救民”的遠大抱負,立志改造中國。他與摯友毛澤東等發起成立的新民學會,蘊含造就一代“新民”使之能夠擔當起救國救民重任的深意。他為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多方奔走,還動員妹妹蔡暢和年過五旬的母親葛健豪一同赴法,并成為十九位赴法新民學會會員的首領人物。他在1920年7月法國蒙達爾紀會議上力主將學會方針由原來的“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轉變為“改造中國與世界”并得到大多數會員的贊同。毛澤東后來給蔡和森回信說: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正與我平日的主張相合,并且我料到是與多數會友的主張相合的。蔡和森積極參加領導留法學生的三次斗爭,即反對北洋政府拒絕資助勤工儉學學生的“爭生存權和求學權”斗爭、反對北洋政府賣國借款的“拒款”斗爭以及抗議里昂中法大學拒絕招收勤工儉學學生的斗爭。
“世亂吾自治,為學志轉堅。”“匡復有吾在,與人撐巨艱。”蔡和森在第一次去北京途中寫下的《少年行》,生動體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豪邁氣概和為國家、為民族勇于擔當的偉大精神。廣大青年干部肩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要自覺做勇于擔當作為的不懈奮斗者,切實增強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努力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錘煉歷史眼光——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蔡和森在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同時,也在積極謀劃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蔡和森系統地闡明了創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他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他想編“四種利器”,擺在首位的是“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共產黨是“革命運動的發起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只有先組織共產黨,“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他表示,“我意中國于二年內須成立一主義明確方法的當和俄一致的黨”,并強調此事關系甚大,務必重視。他認為,只有組織“與俄一致的(原理與方法都一致)共產黨”,民眾運動勞動運動改造運動才會徹底和有力。他還具體地提出了黨的組織的四個步驟,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蔡和森積極物色人才,為建黨做準備。他將一批留法勤工儉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引向馬克思主義。他希望毛澤東能“物色如殷柏者百人,分布全國各處”。蔡和森同時積極在法國開展建黨工作。1921年5月,蔡和森與趙世炎、王若飛等商議,擬成立“少年共產黨”。7月23日,在新民學會海外分支“工學世界社”舉行的會議上,蔡和森建議工學世界社改名為少年共產黨,遺憾的是改名提議沒有通過。此后,由于勤工儉學生發動了占領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蔡和森等一百零四人被迫回國,組建旅歐少年共產黨一事被擱置下來,最后由留下來的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李富春、蔡暢等人在1922年6月18日完成。蔡和森回國后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高度評價蔡和森等人在法國的建黨活動,肯定“羅邁(李維漢)和蔡和森也是法國支部的創始人”。
在黨的歷史上,蔡和森不僅最早提出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名稱,而且最早向中國傳播了列寧的建黨理論,為黨的創立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們面臨著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廣大青年干部必須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提升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
堅定歷史自信——三年之內必使我輩團體“成為中國之重心點”
新民學會成立之初,蔡和森就非常自信地要在三年之內使之“成為中國之重心點”。在那個積貧積弱的年代,他與毛澤東卻滿心陽光,一同帶領新民學會向內生長、向外發展。
新民學會只是“五四運動”前后中華大地上雨后春筍般成立的成千上萬個社團中的一個,但它對中國的國事和命運產生了廣泛影響。無論是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湖南“五四運動”、“驅張”運動還是湖南婦女解放運動、湖南自治運動,新民學會會員都是中堅力量。新民學會還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產生了深刻影響。新民學會七十八名會員中,中共一大之前入黨的有九人,先后入黨者四十一人。新民學會為中國革命犧牲者達十七人。新民學會有十來位同志后來成為中共中央委員。2009年評選的“雙百人物”來自新民學會的有三位。歷史證明,蔡和森的自信是有底氣的、是真切的。這是順應歷史大勢、展現歷史擔當、進行歷史謀劃開出的燦爛之花、結出的堅實之果。
一百多年前,蔡和森對毛澤東說:“我愿你準備做俄國的十月革命。這種預言,我自信有九分對。”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可以發展中國。廣大青年干部應該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更加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發揚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書寫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這是對蔡和森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最好紀念,也是對自身最好的精神滋養與對使命的最好傳承。
(作者系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省委黨校分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