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發揮專業優勢為“車廂里的思政課”把關指導
近日,伴隨著陣陣歡聲笑語,“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專列自婁底南站緩緩起航。此次專列搭載了婁底市冷水江第一中學、冷水江第六中學3700余名師生共同開展紅色研學之旅。
高鐵上短暫的旅程也不并無趣,“今天我們是乘坐韶山專列出發,很便捷,是一趟歡樂和舒適之旅。如果讓你一個人步行百里游學,你們還愿意嗎?”“太累了,我走不動。”“但在100多年前,有一位非常勇敢的學生,他選擇步行百里去游學,想要探尋救國之道,他就是青年毛澤東。”車廂里不時傳來類似的對話,這是婁底市愛樂行營地選送的以“青年毛澤東游學”為主題的“車廂里的思政課”,旨在通過“行走的力量”,讓“大思政課”的影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在“青年毛澤東游學”主題思政課成功“上車”的背后,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作為紅色資源的權威研究機構,該室以扎實的學術研究和嚴謹的史實把關,為愛樂行營地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支持。
深挖史料,還原歷史脈絡
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依托婁底作為青年毛澤東游學重要區域的資源優勢,系統梳理了毛澤東1917年首次游學的歷史細節。通過查閱《毛澤東年譜》《講堂錄》等原始文獻,并聯合安化、婁星區等地的黨史部門實地調研,核實了毛澤東在婁底東沖村蒼山居與農民同吃同住、撰寫社會調查筆記的史實,協助愛樂行團隊收集游學相關珍貴史料,為課程開發奠定學術基礎。
專業審核,打造精品展陳
在“青年毛澤東游學與調查研究”歷史陳列建設中,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全程參與布展大綱修訂,對展陳文本內容進行嚴格審核,依據1917年湘中農村生活形態考證,對展陳涉及的24 件文物復制品進行把關,修正了多處細節,確保歷史還原度。指導編寫了配套講解詞,將毛澤東“從游學見聞中探尋救國之道”的思想轉變過程融入敘事主線。
創新轉化,賦能思政課堂
基于扎實的史料研究,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將“知行合一”的游學精神轉化為沉浸式教學模塊。在專列車廂內,學生們通過參與情景對話,體驗“不帶分文、調研社會”的實踐精神。這種“史料活化+情景體驗”的模式,使思政課兼具學術深度與情感溫度。
正如愛樂行負責人所言:“從游學路線考證到展品說明標注,市委黨史研究室全程‘陪跑’。他們提供的毛澤東游學婁底的相關史料,讓我們得以在課程中設計基于史實的互動環節,極大提升了教學吸引力。”這種專業支撐,正是“行走的思政課”能登上“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專列的核心動力。
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陳勁松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史志+”合作模式,將毛澤東游學精神與新時代青少年教育相結合,讓紅色基因在沉浸式體驗中代代相傳。隨著“我的韶山行”專列持續開行,這段跨越百年的“游學之路”,正成為滋養青少年精神世界的源頭活水。
(中共婁底市委黨史研究室肖從軒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