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黨史研究院開展“三八”婦女節主題活動
春風和煦,萬物復蘇。3月7日,為慶祝第115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深入學習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省委黨史研究院組織全院女干部職工開展了“黨史巾幗心向黨 團結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副院長、一級巡視員王小平率隊參加。
首站是參觀中國共產黨衡陽歷史館。該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南湖公園,以“只要主義真”為核心主題,通過實物、展品、圖片、多媒體、創作畫、互動場景等全方位展示建黨一百多年來衡陽的光輝歷史與奮斗歷程。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認真聆聽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仔細觀看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圖片資料,被衡陽共產黨人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勇于擔當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從“只要主義真”中感悟到了思想偉力,在歷史的回望中汲取了奮進力量。
下午,院機關及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女干部職工們走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文明村、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衡陽西渡鎮梅花村,與梅花村班子成員進行了座談交流。村支書介紹了近年來梅花村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項目興村、產業強村、文化活村、環境美村“四村戰略”,成功打造出宜居宜業的“梅花模式”。王小平指出,衡陽縣是國家民政部認定的“湖南革命老區”,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誕生和走出了夏明翰、朱少連、夏明震、劉惕莊、劉道衡、楊鶴云、朱克敏、肖覺先、戴今吾、夏明衡、廖兆鳳等一大批革命先驅,蘊藏著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精神富礦”。梅花村要借助縣內豐富紅色資源的優勢,做好“紅色+綠色”的結合文章。雙方就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黨史部門的女干部職工們紛紛為鄉村發展貢獻黨史智慧。座談交流后,開展了健步走活動。大家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邁著矯健的步伐,沿著梅花村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道路闊步前行,深切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果和當地村民的幸福生活。
最后一站是“心社1921”紅色文化思想教育基地。這里是一處集紅色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承載著衡陽紅色記憶與文化底蘊的地方。基地內有全息光影裝置藝術場景,讓大家“零距離”感受“心社”的發展歷程;妝造社、“心社有禮”、“心社”沙龍等文旅活動,提供了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大家對基地創新黨史教育形式、打造沉浸式紅色體驗場景的做法贊不絕口,表示將把衡陽的寶貴經驗帶回去,應用到工作實踐中,進一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此次活動,讓全院女干部職工度過了一個充實愉快、富有意義的節日。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綻放光彩,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推動全黨全社會學好黨史、用好黨史貢獻巾幗力量。
省委黨史研究院工會、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等有關負責人參加此次活動。
(機關婦工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