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四心”同頻 譜寫史志工作新篇章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是史志工作的根本任務。近年來,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深挖北湖紅色資源、大力推進學史用志、主動服務本地發展,奮力譜寫北湖史志工作新篇章。
一是以機不可失的危機感,沉心深挖紅色資源。“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北湖區是革命老區和紅色蘇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為黨史研究提供了厚重的讀本、肥沃的土壤。近年來,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沉心深挖紅色資源。一是進行了原始資料大盤點。共整理出《中國共產黨郴州市北湖區歷史大事記》《中共郴州市北湖區地方黨史概要》《北湖區志》《小溪村志》等9類史志資料2320冊。二是開展了革命遺址大普查。對全區14處革命遺址逐一普查、登記,編制《北湖區革命遺址目錄》《北湖區紅色人物簡介》。踏尋了紅軍長征過境郴縣的足跡,并繪制了紅軍長征經過郴縣路線示意圖。三是組織了紅色故事大搜集。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老同志、寓外鄉友收錄紅色故事近20個,整理《竹棚奪冠-親歷者的回憶》《鄧富云回憶錄》等回憶錄6本。
二是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精心編研黨史方志。黨史國史是黨執政興國的根基與血脈。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史志編寫出版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積極謀劃、主動作為。一是扎實推進黨史正本編纂。完成了《北湖區黨史》第一卷、第二卷的公開出版,第三卷的編寫;系統梳理了北湖黨史史料,編纂了《北湖區黨史編研》《北湖區革命老區發展史》《蘇仙區、北湖區(郴縣)革命斗爭史》。二是精心謀劃北湖年鑒編寫。圍繞“一年一簽、公開發行”工作目標,及時做好《北湖年鑒》出版發行工作,全方面展示了北湖區經濟、社會、政治、民生等綜合發展情況。創新開展《北湖地情》編修,《北湖地情(行政區劃沿革)》《北湖地情(瑤鄉民歌)》等,有力推介了北湖。三是積極引導協助村志編修。加強對村組、基層單位編修村志、部門專業志的業務指導,推動完成了《小埠村志》《小溪村志》《北湖政協志》等。
三是以負重致遠的使命感,用心抓實黨史教育。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紅色資源就是最好的教材,給人提供精神滋養,激發信念信仰。為此,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充分發揮好自身的專業優勢,集中力量做好黨史資料、文物的收集(征集)整理,編寫編排,宣講宣傳及布展工作。一是加大北湖黨史宣傳。建立了龍廣洞蘇區歷史陳列室、鄧華上將生平業績陳列館、茅坪村志館7個。參與拍攝了《龍廣洞蘇區》《鄧華上將的廉政家風》等宣傳片4部。編寫紅色讀本《湘南起義在郴縣》《北湖區地方黨史概要》等5本,整理紅色故事近20個。二是開展黨的“四史”宣講。堅持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四史”宣講活動,2024年,組織職工到找旅村、同溪社區、燕泉街道等開展黨史宣講活動5次。三是推動紅色教育進校園。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與區委宣傳部合作,開展了“讀紅色書籍 講北湖故事”演講比賽,64名選手參加了比賽。比賽中,選手們圍繞北湖區本地的革命歷史、革命先烈、革命文物等,聲情并茂地宣講,再現英雄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壯舉,在全區營造了濃厚的學黨史講黨史氛圍。
四是以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盡心服務本地發展。紅色資源,不僅在于蘊藏了一段光輝歷史,還具有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近年來,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創新工作途徑,推動北湖區黨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高度融合。一是為精神文明奏響旋律。大力挖掘整合區內黨史資源,編撰具有教育意義的黨史小冊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媒體、網絡、圖片展覽、知識競賽、演講等形式加強宣傳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二是為紅色旅游澆鑄靈魂。積極配合文旅部門申報省級或者市級重點保護單位。助力旅發大會,配合做好紅色旅游景區的史料征集、研究,紅色旅游路線、景點和內容的審核把關。三是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積極參與北湖區“喚醒老屋”行動,將閑地、閑房、閑錢變成資源、資產和資本,實現農村閑置房屋由“存量資源”變“增量資產”,為群眾增收開辟新渠道。圍繞區委打造同心橋村基層治理示范點建設,積極進行紅色資源、鄉土民俗史料挖掘,并在村史館建設、示范點打造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在服務本地發展中實現了有為有位。
北湖區委黨史研究室祝華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