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連年汨水久屯營 三戰長沙裹尸還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郭宸
“黃紅烈士,陸軍少將,黃埔軍校五期,一九四一年抗日戰爭長沙第三次會戰陣亡。”
8月2日,邵東市觀音閣村,抗日烈士黃紅的墓碑在夏日晨光中靜靜矗立。
邵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申湘黔告訴記者,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邵東市人民政府為黃紅烈士整修了墓園,并重新立墓碑,上書“銘記歷史緬懷先烈”8個字。
22歲離家從軍,37歲馬革裹尸,家鄉人始終銘記著,他用生命踐行了“寸土不讓”的莊嚴承諾。
1904年,黃紅出生于湖南寶慶觀音閣村(今屬邵東市),從小立志報國的他于1926年南下廣州,成為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畢業后,黃紅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等職,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7軍95師284團團長。
全面抗戰爆發后,黃紅隨部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其間作戰勇猛,屢立戰功。
黃紅治軍頗為嚴謹。1939年,他率284團駐防第九戰區汨羅新市、黃柏、沙溪一帶時,以身作則,體察士兵疾苦,與士兵同吃大鍋飯,軍中官兵對黃紅頗為敬服。黃紅還喜歡和群眾打交道,與當地百姓搞好關系,當地民眾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
1939年9月,日軍華中派遣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率十萬之眾,以求“一個星期內占領長沙”,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響。是役,黃紅率部隨第37軍南撤吸引日軍,配合東西兩翼的增援部隊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并切斷日軍補給線。在第九戰區各部隊奮戰下,10月1日,岡村寧次下令撤軍,并于8日撤回新墻河北岸,中國軍隊取得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
1941年9月,日軍再次調集10萬兵力和大批飛機、艦船,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黃紅率部在新市銀子坳一帶修筑戰壕、碉堡,建立防線,嚴陣以待入侵之敵。
此一役,日軍攻勢兇猛,一度突破守軍防線,占領長沙。但百姓積極支前,幫助中國軍隊運送傷員,軍民合力持續對日軍進行打擊,使日軍3天后便撤出長沙。10月6日,日軍再次退至新墻河以北,第二次長沙會戰又以中國軍隊勝利而告終。
兩個月后,日軍卷土重來,悍然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敵人進攻前,284團駐地一所學校的教師鄭源受鄉人之托拜訪黃紅,詢問戰爭形勢。當問及黃紅家屬時,黃紅說:“早送走了,現只等鬼子來了!”誓與陣地共存亡。
12月28日起,日軍兩個師從37軍防區強渡汨羅江,并利用飛機掩護,向37軍陣地發起猛烈攻擊。黃紅率284團官兵堅守陣地,多次打退日軍進攻。
12月29日,日軍下達“以主力向長沙方向追擊”的命令,37軍轉為正面迎戰日軍主力。在日軍重炮攻擊下,284團損失一個營的兵力,陣地失守,黃紅帶領部隊官兵轉戰飄峰山,繼續與增援日軍展開血戰。
見久攻不下,日軍調飛機對飄峰山進行低空轟炸,再次對284團造成了重創。黃紅率部退守長沙縣境內鐵甲橋對面山頭,繼續作戰。激戰中,黃紅被敵軍空投炸彈炸傷頭部,壯烈殉國。
日軍撤退后,黃紅部原駐地的數百名民眾為黃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黃紅生前的好友、當地教師鄭源為黃紅撰寫挽聯:連年汨水久屯營,棨戟頻瞻,公有威儀率僚屬;三戰長沙方奏凱,裹尸歸葬,我為邦國哭將軍。
《湖南日報 》( 2025年08月0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