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純一:塞腸回腹,流盡忠血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毅
7月28日下午,邵陽市新寧縣黃龍鎮黃龍村周華山,雨后的陽光格外強烈,8歲的李銘浩學著外公陳建英的樣子,用力拔除一處墓地的雜草。
陳建英輕撫墓碑,上書:“陳公純一烈士之墓”。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父親總帶他來掃墓,還會說起叔爺爺陳純一生前的故事,那些震撼心靈的故事,銘刻在他腦海,如今,也會說給小外孫聽。
少年凌云志,戎馬報國始。陳純一的戎馬生涯,從他22歲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騎兵科開始。國民革命軍東征陳炯明、北伐吳佩孚,陳純一屢立戰功,參戰5年,晉升中校團長。
1932年,淞滬會戰,陳純一所在的第5軍,在張治中指揮下馳援蔣光鼐、蔡廷鍇第19路軍,全軍寫下誓詞“不滅倭寇、誓不生還”。
在上海江灣、廟行一帶,日軍為切斷第5軍與第19路軍聯系,投入重兵,在飛機大炮輪番轟炸下進攻,陳純一和戰友們浴血奮戰三天三夜,殲滅日軍3000多人,取得廟行大捷。持續36天的淞滬抗戰,中國守軍以血肉之軀阻擋裝備精良的侵華日軍,打破其“一個月內占領上海”的狂妄企圖。
1937年8月,南口戰役,第13軍正面御敵,此時擔任第13軍第4師第23騎兵團團長的陳純一,率團防守右翼。陳純一用兵奇巧,曾以誘敵之計,全殲日寇一個中隊。此役異常慘烈,守軍以步槍、手榴彈、大刀,一次次打退敵人進攻,陳純一在激戰中被流彈穿過右膝蓋骨致重傷。南口戰役痛擊日寇,打亂其作戰計劃,使“三月亡華”的神話破滅。
“國難當頭之際,吾人出力之時。此去前方,當固守國土,雖馬革裹尸,亦所愿也。”這是陳純一給妻子何努平的最后一封信。“馬革裹尸”,一語成讖。
1938年3月16日,臺兒莊戰役打響,臺兒莊西北重鎮嶧縣,陳純一第23團奉命在此鎮守。日寇來勢洶洶,投入精銳5000余人,配備一個山炮中隊、一個野炮中隊、一個輕裝甲車中隊。第一天,日軍就用排炮狂轟,把嶧縣城墻轟塌多處。陳純一指揮部隊埋伏隱蔽,機槍封鎖各城墻缺口。當敵人逼近陣地后,突然開火反擊……
血戰第三天,雙方傷亡慘重,第23團4名營長犧牲了兩名,陳純一為激勵戰士,登上城墻指揮。下午時分,一顆炮彈在離陳純一不遠處爆炸,彈片使他胸腹多處受傷,腸子從腹腔流出!他用手將腸子塞回腹內,衛生員用繃帶幫他纏住腹部,他拒絕下陣地仍繼續指揮,直至大失血昏倒。警衛員將陳純一背離火線,護送至醫院搶救時,發現其已因失血過多犧牲。
立志出鄉關,馬革裹尸還。35歲的陳純一流盡忠血,以身報國,他的遺體被送回新寧縣老家,由妻子何努平主持安葬。
陳純一無嗣,侄子陳鴻祥一直負責為叔叔掃墓,后來,陳鴻祥又把任務交給了兒子陳建英。2021年,陳純一烈士墓被列入新寧縣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點名單。
《湖南日報 》( 2025年08月0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