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武:馬革裹尸,其骨尤香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昂昂
“敵以數倍于我兵力強攻許昌,我師奉命死守陣地。吾報國之期已至,吾決心與陣地共存亡。身為軍人,殉國殉職本分也。馬革裹尸,其骨尤香。”這封家書是抗日英烈楊尚武在81年前寫下,一經寫下即成絕筆,字里行間洋溢著豪邁的英雄之氣與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言真意切,催人淚下,令人敬仰。
1907年,楊尚武出生于湖南省漢壽縣。他年幼喪父,家境清貧,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23年,從沅江縣民智中學畢業后,楊尚武投筆從戎。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楊尚武先后參加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由于作戰勇敢,他屢獲嘉獎,從一名士兵逐步成長為排長、連長、副團長直至團長。在此期間,楊尚武先后在長沙軍官干部學校和黃埔軍校第一分校學習。1941年,他被保送至陸軍大學深造。在陸軍大學,楊尚武以學識淵博、溫文爾雅著稱,被譽為“儒將”。
1943年初,從陸軍大學畢業后,楊尚武任中央訓練團第六分隊隊長。雖身在后方,他仍心系前線,多次請纓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終獲批準。3月,楊尚武調任國民革命軍第28集團軍暫編15軍新編29師85團團長。3月下旬,他隨新編29師參加豫中會戰。
許昌戰役,是楊尚武人生中最壯烈的篇章。許昌位于中原腹地,是歷史名城,又是平漢鐵路上的一個重要據點。日軍要打通平漢鐵路線,必須奪取許昌。新編29師進駐許昌后,全體官兵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備戰工作中。
楊尚武率領的85團奉命在許昌城東部和北部設防。修筑工事前,他專門召集下屬開會,再三強調全團官兵要遵守紀律,向老百姓說明占地的用意,盡量減少百姓的損失。戰前,楊尚武召開動員大會。他對全團官兵說:“吾等報國之期已至,必與日軍血戰到底!”全體官兵齊聲高呼:“誓與許昌共存亡,不讓倭寇逞兇狂!”
1944年4月29日清晨,日軍第27師團集中3萬余兵力,在150多輛戰車和汽車掩護下,向許昌城發起進攻。戰斗中,楊尚武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始終在第一線督戰指揮。新編29師艱苦奮戰3天,為友軍轉移爭取了時間,消滅了大批日軍,自身也遭受重大傷亡,陣地相繼失守。
5月1日凌晨,新編29師余部開始突圍。楊尚武率85團擔任先鋒,在城郊于莊、蘇溝村之間陷入日軍重圍。激戰中,楊尚武身中數彈,傷重殉國,年僅36歲的他踐行了“馬革裹尸”的誓言。
1944年11月7日,國民政府追晉楊尚武為陸軍少將。198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2015年,民政部將其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英雄之光,永不熄滅。如今,楊尚武的名字被鐫刻在故鄉漢壽縣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時刻提醒著后來者銘記抗戰歷史,傳承愛國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湖南日報 》( 2025年08月2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