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耀湘贛:追憶紅軍驍將李天柱
在湖南耒陽市哲橋鎮(zhèn)西元村,一座始建于清末的舊居默然矗立。斑駁的磚墻無聲訴說著一位鐵血將領的起點——這里,走出了湘贛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奠基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高級指揮員李天柱。從這座湘南小院到尋烏血染的戰(zhàn)場,他用三十七載壯烈生命,在中國革命星火燎原的畫卷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忠誠與勇毅。
黃埔淬火 百戰(zhàn)礪劍
1898年,李天柱生于一個武秀才家庭。父母早逝的艱辛,軍閥混戰(zhàn)下民不聊生的慘狀,點燃了他“軍事救國”的志向。考入黃埔軍校后,他如饑似渴學習軍事,更在《耒陽新潮》創(chuàng)刊號上以“挽天”為名疾呼:“中國人民應效法蘇俄,走十月革命的道路!”這聲吶喊,是他畢生信仰的宣言。革命洪流中,李天柱的身影總是出現(xiàn)在最險處。首次東征,他隨黃埔學生軍迎戰(zhàn)陳炯明,初露鋒芒;北伐烽火起,他成為葉挺獨立團先鋒排長。汀泗橋天險爭奪戰(zhàn),北伐軍十數(shù)次沖鋒血染山河,李天柱身中六彈,仍與戰(zhàn)友迂回敵后,終破險關。七一五反革命政變陰霾未散,他毅然參加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汕頭激戰(zhàn)負傷,輾轉香港、廣州,他矢志尋黨,最終在三河壩找到朱德部隊,重歸革命洪流。1928年初,他受命返鄉(xiāng)組織農(nóng)軍。湘南起義中,他里應外合首克耒陽縣城,被推舉為縣蘇維埃軍事委員長,組建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師。在春江鋪,他指揮農(nóng)軍以血肉之軀阻擊敵兩個師近月,為朱德主力轉移贏得寶貴時間。隨后,他帶著這支誕生于故鄉(xiāng)熱土的隊伍,踏上井岡山的征途。
砥柱湘贛 功勛彪炳
井岡山會師后,李天柱以其智勇,迅速成為紅四軍骨干。轉戰(zhàn)贛南閩西,他率部在大柏地設伏,以“拼死一搏”的決絕殲滅追敵劉士毅旅精銳。此役,他再次血灑疆場。1931年,重任在肩的李天柱出任湘東南獨立師師長。他深知人民軍隊的力量源泉:在部隊,他力行民主,連建士兵委員會改善生活,支部定期決策要務;對群眾,他嚴令尊重地方政權,宣傳黨的政策;對敵斗爭,他倡導標語喊話瓦解敵軍。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成為紅軍建設的典范。他率部連克資興、永新,鞏固發(fā)展湘贛蘇區(qū),升任河西臨時總前委委員,協(xié)助指揮紅七軍、二十軍及獨立師,有力策應了中央蘇區(qū)第二次反“圍剿”勝利。
當國民黨30萬大軍壓向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圍剿”),他巧施游擊戰(zhàn)術,晝夜襲擾永新之敵,斷糧道、困孤城,迫敵倉皇撤退。他隨即揮師追擊,殲敵一部。1931年9月,他聞令而動,奔襲永陽,兩小時全殲敵一個整團。緊接著長途馳援洮水,再潰來犯之敵。11月,面對敵8萬重兵“圍剿”湘贛蘇區(qū),永新、蓮花陷落。他火速回師,與獨立三師協(xié)同,以“敵駐我擾”戰(zhàn)術,重點圍困永新之敵——伏擊其交通線、殲滅其小分隊、晝夜襲擾其營盤,使守敵風聲鶴唳。12月,他在永新錢市街以少勝多,重創(chuàng)周至柔部,乘勝追擊羅霖部,終使敵軍狼狽撤出湘贛蘇區(qū),勝利粉碎“圍剿”。
1932年2月,紅八軍成立,李天柱任軍長兼獨立一師師長,并任湘贛軍區(qū)副總指揮、省委軍委書記。6月,為牽制圍攻湘贛之敵,他率紅八軍猛攻網(wǎng)嶺、奪取攸縣,與紅三軍團形成有力鉗形攻勢,成功保障了紅一方面軍在粵北的重大勝利。
真理如炬 血沃南疆
戰(zhàn)功赫赫的李天柱,在真理面前更顯風骨。1933年,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肆虐。面對夏曦在湘贛蘇區(qū)否定斗爭成果、取消指揮機關、大搞“肅反”及錯誤的“堡壘對堡壘”戰(zhàn)術,李天柱以對黨和人民的赤誠,挺身直言,堅決反對。錚錚諫言換來的是排擠打壓,他被送入紅軍大學“改造思想”,后降職為紅七軍團團長。
即使身處逆境,他初心如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他奉命留守,率紅二十四師七十二團在贛南堅持游擊戰(zhàn)爭,仍于謝坊伏擊戰(zhàn)中痛擊強敵。
1935年,他率小部隊向尋烏南部、廣東東江地區(qū)艱苦轉進。4月,在江西尋烏縣南部,部隊遭敵重圍,突圍中僅余二三十人。彈雨中,李天柱腹部被子彈洞穿,腸子涌出。生死關頭,他拒絕戰(zhàn)友的救護,厲聲命令:“帶同志們撤!”他將流出的腸子塞回腹中,與幾名戰(zhàn)士據(jù)守斷后,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時年37歲。
“將軍化鶴夜歸來,月淡煙荒秋一塢。”陳毅元帥曾痛惜追念這位黨和軍隊的優(yōu)秀干部。多年后,他的老戰(zhàn)友王震將軍親赴耒陽,苦苦尋覓烈士的后人。
從湘南故園到贛南紅土,李天柱以書生之身投筆從戎,以黃埔之劍開辟蘇區(qū),更以無懼逆境的赤膽與“挽天”之志,將生命熔鑄成湘贛大地的巍峨豐碑。他在敵強我弱時的堅韌,在錯誤路線前的清醒,在生死抉擇時的擔當,穿越歷史烽煙,依然如星火閃耀,照亮吾輩砥礪前行之路——這,正是一位真正共產(chǎn)黨人用熱血寫就的信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