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以殉道者的精神,為國家民族服務” ——訪袁國平烈士之子、原海軍指揮學教授袁振威

(袁國平烈士之子、原海軍指揮學教授袁振威。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笑雪
“父親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嘔心瀝血,奉獻了一切?!?月20日,來湘參加“湖南與偉大抗戰精神”學術研討會的袁國平烈士之子、原海軍指揮學教授袁振威接受了湖南日報記者專訪。這位86歲依然精神矍鑠的老人,深情追憶了父親的烽火歲月。
袁國平是湖南邵陽走出來的抗日英烈,曾先后擔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代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和新四軍政治部主等職,毛澤東稱他“政治開展,經驗亦多”“是我軍著名的宣傳鼓動家”。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正在延安治病的袁國平,在給他侄子袁振鵬的信中說:“我過慣了戰壕生活,正請求黨中央派我去抗日前線工作?!?/p>
1938年3月18日,中央任命袁國平為新四軍政治部主任。他主持制定《新四軍政治工作組織綱要草案》,使新四軍政治工作條例化、制度化、正規化;協助葉挺和項英完成對新四軍部隊整編,參與制定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創辦《抗敵報》、《抗敵》雜志、《抗敵畫報》等,主持創作《新四軍軍歌》……抗戰期間,袁國平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大江南北游擊戰爭的開展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0年秋,日軍為摧毀新四軍指揮中心,確保長江航運暢通,掠奪秋糧,配合其對重慶等地的進攻行動,對皖南地區發動第二次大“掃蕩”。新四軍采取陣地防御、游擊戰、運動戰、長途追擊等多種戰術,殲敵三千,將敵徹底擊潰。
這次戰役是葉挺將軍親自指揮的。袁國平則率領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在繁昌、銅陵方向阻擊敵人,在前線直接指揮部隊與敵人拼殺。袁振威后來了解到,當時險情頻出,有一次炸彈就落在指揮所旁邊,兩名戰士一個被炸斷了腿,一個腹部受傷露出了腸子,都犧牲了?!案赣H帶去一個衛士排,幾十個人最后只剩下‘10條槍’。”
“1941年1月,父親在蔣介石一手策劃的‘皖南事變’中,身中4彈,重傷難行?!痹裢袂槟氐卣f,戰士們舍不得放棄父親,就用樹枝簡單地搭了一個擔架抬著他走。到了青弋江邊的章家渡,大家不顧寒冬冰水刺骨,水淺時用手抬,水深時用肩扛,水深齊胸時用頭頂,一路與敵人戰斗,艱難地到達岸對面。
“父親吃力地睜開眼睛,對副連長李甫說,你們不要管我了,趕快突圍。當時大家都在流淚,誰也沒有注意到父親已經摸出他的勃朗寧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袁振威悲痛地追憶。
“這一槍,他把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實踐了‘如果我們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一發留給自已,決不當俘虜’的陣前誓言?!痹裢肫?,父親曾在1939年給侄子袁振鵬的家書中說:“此刻我身無分文,無法幫助家里。因為我們是以殉道者的精神,為革命、為國家民族服務的……”
“參軍是父親對我的愿望?!痹裢f,自己的小名是父親起的,叫“浣郎”,是家鄉話“皖南”的諧音,意思是要他記住皖南,記住皖南人民,記住為民族生存、人民解放而英勇戰斗的新四軍?!八晕蚁露Q心要穿上軍裝,繼承他的事業,為軍隊建設努力工作,并作出了應有貢獻?!?/p>
“離開皖南時,我剛8個月大,父親犧牲時我不到兩歲?!痹裢嬖V記者,父親對他的教誨,更多地是通過母親的言傳身教感受到的。母親留給他最珍貴的遺產是兩句話:“忘記社會上的一切優越條件,靠自己去生活”“不要把你爸爸的功勞記在自己賬上”。
《湖南日報 》( 2025年08月22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