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化:倡導自己的路自己走
2021年張平化逝世后,《長江日報》刊文稱,“張平化是我黨早期參加革命的老干部、老紅軍”“他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寬廣胸懷和樸實嚴謹、親切隨和的風度,以身作則的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更是教育了一代人。在他領導下工作過的干部,至今都深切懷念他,將他奉為楷模?!?/p>
在株洲市炎陵縣石洲鄉石壩村張平化的故居附近,住著這樣一位老人:80多歲,卻是一位有60年黨齡的老黨員;孤身一人,拿著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簡樸,卻用大把的錢為村里辦實事……他就是張平化的親侄子,革命烈士張拱照、鄧吉秀夫婦的兒子張自強。
回憶往事,80多歲的張自強說,叔叔張平化的行為一直影響著他。
父母犧牲時,張自強只有兩三歲,他還有個大他9歲的哥哥,奶奶把他們兄弟倆撫養成人。
在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張自強的爺爺和父母先后在革命斗爭中犧牲了,叔叔張平化也隨著王震撤出了石洲鄉,之后杳無音訊。直到1951年,張平化擔任武漢市委書記,得知母親已病逝,張自強兄弟無依無靠,才把他們兄弟倆接到武漢。
張自強在武漢讀了一年半書后,一天,張平化把兄弟倆拉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你們人生的路還剛剛開始,自己的路還得自己走。今后你們就得自食其力了?!贝撕?,兄弟倆到了武漢一家工廠工作。
1962年,正是三年困難時期,許多工廠或停產或精簡人員,一些工人也被下放到了農村。一天,叔叔張平化把他們兄弟倆叫去,認真地說:“按說,只要我打一聲招呼,你們可以留下來。但我是國家干部,國家正處于困難時期,我更要帶頭執行上級的決定。所以,這招呼我不能打,也不會打?!睆埰交闳话阉麄冃值軅z送回了老家石壩村。直到1975年國家落實政策,張自強到炎陵縣機械廠工作,當了個普通工人,后來在縣政府當勤雜工,直到1994年退休。張自強的哥哥一直待在農村。
周邊的村民們說,張自強老人膝下無兒女,老伴去世,如今孤身一人。他每月的退休金不足1000元,平時生活非常簡樸,沒有洋房,沒有高級電器、時興家具,幾年不舍得買一件衣服,卻非常熱心公益事業。
2008年5月,石洲鄉為汶川大地震捐款。鄉親們你50元他100元,把一片片愛心放進了捐款箱。張自強也來到了捐款箱前。工作人員接過錢一數,整整2000元,關切地說:“大爺,您表示一點心意就行了。您都這把年紀了,把錢捐了,往后生活沒問題嗎?”
張自強卻說:“我沒問題呢,人家連家都沒了,作孽呀!”堅持著捐了。這是石洲鄉捐款數目最大的一筆。
石洲鄉石壩村的公路由于長期缺少維護,不少地方坑坑洼洼,人車通行困難。2011年,張自強捐出存了很久的10000元錢,請人買來水泥、沙石進行維修。
“錢是國家的錢,是人民的錢。我退休了,沒做任何事還發我工資,心里覺得慚愧,總想為大家做點事?!睆堊詮娎先顺3_@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