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緬懷黨和人民的“駱駝” ——紀念任弼時同志誕辰120周年
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
今年4月30日,是任弼時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任弼時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畢生精力,被譽為“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任弼時同志的光輝一生和不朽功勛,深深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
一、任弼時同志的一生,是不斷追求革命真理,矢志不渝堅守初心的一生
1904年4月30日,任弼時同志出生在湘陰縣塾塘鄉(今屬汨羅市)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他深受湖湘文化思想的熏陶,痛念民族危亡,從小萌發愛國御侮思想,立下救國救民之志。1915年,他徒步來到長沙求學,先后入讀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明德中學、長郡中學等,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欲“志習工業,以圖工業振興”。五四運動爆發后,他投身到實際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開始拋棄工業救國等幻想,繼續尋求“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的道路”。1920年,他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到上海外國語學社作留俄學習準備,并首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他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系統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1922年,他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為馬克思主義真理、為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矢志不渝。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無論順境逆境,任弼時始終不改其志,即使兩次被捕入獄,受盡酷刑,亦堅貞不屈,“隨時準備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在革命理論的探索中,他堅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提出要“使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真實地密切地能夠與中國具體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要去學習中國化的馬列主義”“要在領導群眾實踐中發展馬列主義”等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問題作出了深刻闡述。任弼時生動詮釋了一名真正馬克思主義者追求真理、堅守信仰的初心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深切緬懷任弼時同志,就要學習弘揚他矢志不移的信念追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任弼時同志的一生,是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
自從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弼時的生涯便同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全部歷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艱苦奮斗是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民族的解放”的錚錚誓言。1924年,任弼時從莫斯科回到上海,義無反顧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歷任共青團中央執行委員、團中央局組織部主任、代理總書記、總書記等職,大力推進團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帶領廣大團員和先進青年參加反帝斗爭,推動團成為“黨在青年無產階級群眾極有力量的組織”。在八七會議上,他當選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931年起,他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區中央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局組織部長等職,為健全和發展蘇區黨的組織作出了重要貢獻。1933年,他被派往湘贛蘇區,任湘贛省委書記兼湘贛軍區政委,推行一系列新政,極大扭轉了湘贛蘇區長期被動局面。1934年,他率領紅六軍團突圍西征,攜手賀龍等艱苦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使之發展成為“中國南部蘇維埃運動中最重要的柱石”。抗戰爆發后,他與朱德、彭德懷等指揮八路軍奔赴山西前線,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抗日根據地。1940年起,他參加中央書記處工作,協助毛澤東同志領導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籌備召開黨的七大、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成為毛澤東同志的得力助手。在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上,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成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全國解放戰爭、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新中國的籌建等忘我操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深切緬懷任弼時同志,就要學習弘揚他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不懈努力。
三、任弼時同志的一生,是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敢于同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作堅決斗爭的一生
任弼時始終站在忠誠維護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前沿,勇于“與一切非馬列主義的思想和觀點作堅決的斗爭”,是堅強黨性、敢于斗爭的典范。在共青團內出現“先鋒主義”“取消主義”等錯誤傾向時,他嚴厲批評這兩種錯誤思想,堅持把團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的根本政治原則不動搖;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他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同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作斗爭,提出武裝工農、實行土地革命等正確主張;在受中央委派到長沙就湖南省委停止長沙暴動一事進行調查時,他堅持從革命實際形勢出發,不顧個人得失,向臨時中央提出“長沙暫不舉行暴動”的意見,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在湘贛肅反工作中,他堅持實事求是對待干部,光明磊落地反對盲動主義錯誤和宗派主義,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長征途中,他主動扛起“促成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順利”的歷史重任,以勇于擔當的忠誠、敢于斗爭的底氣、善于斗爭的智慧,同張國燾分裂主義作堅決斗爭,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統一,為實現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戰初期,他受黨中央委派出使共產國際,為宣揚黨的正確主張奔走呼告,為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基本上糾正王明的右傾錯誤,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深切緬懷任弼時同志,就要學習弘揚他堅守黨性、勇于斗爭的崇高氣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政治立場,發揚斗爭精神,掌握斗爭本領,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四、任弼時同志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負重擔當的一生
任弼時16歲參加革命,46歲英年早逝,“整整三十年間,埋頭工作,不計地位、名義,不顧嚴重病情,以全部精力從事中國人民革命解放事業”。他始終恪守“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用錢多”的信條,堅守“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的準則,為革命事業負重前行。大革命失敗后,他堅持在險惡的白色恐怖中,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土地革命時期,他“以一切努力與犧牲”,有力策應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長征途中,他不幸患上瘧疾,身體十分虛弱,仍然咬牙堅持指揮西征中的重大戰斗行動;延安時期,他作為中共中央秘書長,全力協助支持毛澤東,為毛澤東擺脫日常事務,專心研究革命理論和黨的建設等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1947年,胡宗南部侵占延安,任弼時不顧嚴重病情,追隨毛澤東轉戰陜北,協助指揮全國解放戰爭。黨中央移駐西柏坡,任弼時病情加重,醫生叮囑他必須臥床休息,他卻經常通宵達旦地查看地圖,研究戰報,參與決策。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嚴令他工作“每日不超過四小時”,可他仍然超負荷工作,病逝前還在為朝鮮戰局殫精竭慮。他真正做到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深切緬懷任弼時同志,就要學習弘揚他無私奉獻的擔當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五、任弼時同志的一生,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克己奉公的一生
任弼時同志具有崇高精神品德和優良工作作風,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樹立了一個樸素切實、密切聯系群眾的榜樣”。他深入群眾,心系人民,始終堅持“從照顧群眾的利益出發,從照顧群眾的經驗出發,從依靠群眾的力量出發”。在率領紅六軍團西征,途經少數民族聚居地時,他嚴令部隊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侵犯群眾的一草一木;在指導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時,他親自找負責運鹽的鄉村干部談話,搜集整理相關材料,解決群眾遇到的具體問題。他生活簡樸,廉潔奉公,以凡事不能超過組織的規定,一絲一毫都不能搞特殊來嚴格要求自己和身邊人。在赴蘇治病前,因怕給國家增加負擔,他主動提出隨行人員宜少,不帶家屬、譯員、衛士等原則;在中央機關即將遷往北平,準備把某辦公院子改為他的住所時,他明確拒絕,說“不能因為我們的住房而讓他們搬家!”;在妹妹希望他能給湖南省委寫封信,替丈夫安排工作時,他說,“為了私事給省委寫信,影響不好”。他常穿的一件毛背心,是用舊圍巾改織的,餐具是行軍時用過的。他常常教導子女要能吃苦,要好好鍛煉自己,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事,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深切緬懷任弼時同志,就要學習弘揚他密切聯系群眾、廉潔自律的優良作風,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永葆共產黨員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
對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奮斗歷史。我們要繼承發揚任弼時同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