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赴寧鄉調研
4月30日上午,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王小平帶領院宣傳教育部黨支部一行赴省廉政教育基地寧鄉市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調研,并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軍、寧鄉市委辦二級調研員胡長陪同。
何叔衡(1876—1935),字玉衡,號琥璜,長沙寧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1921年,協助毛澤東創建湖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湖南支部,毛澤東評價他為“叔翁辦事,可當大局”。1935年,在福建上杭縣被敵包圍,突圍時身負重傷仍奮力搏斗,最后壯烈犧牲,踐行了“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謝覺哉(1884—1971),原名謝維鋆,字煥南,別號覺齋,長沙寧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政務院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參觀結束后,宣教部黨支部組織召開了座談會,開展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何叔衡、謝覺哉是著名的湘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堅守理想的一生,是不怕犧牲、敢于擔當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的一生,是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一生,他們崇高的精神風范值得傳承和弘揚。在這里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很有意義,大家深受教育,今后一定要將這些崇高的精神發揚光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擔當,創新作為,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作出積極貢獻。
座談會上,王小平指出,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是黨史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他強調,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指示和講話精神,在紅色資源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展現更多新的擔當和作為,為全省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提供史鑒支撐和精神力量;要把黨史教育基地建設作為推動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新標桿、新樣板抓緊抓實,使之成為賦能文化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要把學習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紅色研學結合起來,講好紅色故事,發揚紅色傳統,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要注重人才培養,完善人才培育體系,引導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激發干事活力。
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及寧鄉市有關負責人參與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