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與中國共產黨”學術研討會在岳陽召開
2024年是任弼時同志誕辰12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風范,深化任弼時生平思想和革命精神研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團結奮進新征程的智慧力量,2024年4月22日,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在岳陽市聯合主辦“任弼時與中國共產黨”學術研討會。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副部長級)王均偉,湖南省黨史聯絡組副組長,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劉蓮玉出席會議并作講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胡振榮作主旨發言,岳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啟峰致辭,任弼時同志親屬代表任繼寧發言。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穎主持開幕式;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謝承新主持專家交流并作會議小結。
任弼時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1904年4月30日出生于湖南汨羅,16歲參加革命,46歲英年早逝。在春秋30載的革命生涯中,擔任中央委員會領導成員有23年之久。他在1927年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8年5月至8月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連任五、六、七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黨的建設奮斗不息,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他作為1945年黨的七屆一中全會選出的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的偉大名字一道享譽中外。
王均偉在講話中指出,任弼時同志在其30年的革命生涯中,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工作并進行了不懈探索,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之際,舉辦“任弼時與中國共產黨”學術研討會,重溫和學習任弼時同志關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紀律建設的思想,回顧和緬懷任弼時同志為黨和國家建立的不朽歷史功勛,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要從歷史與現實相貫通、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大歷史觀視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繼承弘揚任弼時同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總結和運用好黨的紀律建設的歷史經驗,推動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強化遵守紀律的自覺,確保全黨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劉蓮玉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之際,深化任弼時同志的生平業績與革命思想研究,對于湖南“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凝聚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強大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強調要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學習弘揚任弼時同志絕對忠誠、矢志不渝的堅強黨性,堅持真理、堅守信仰的革命精神,永葆初心、無私為民的深厚情懷,嚴守紀律、嚴于律己的清廉本色,忘我奉獻、負重前行的務實作風,進一步加強對湖南對岳陽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保護好、發掘好、闡釋好、利用好任弼時同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努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凝聚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力量。
胡振榮在發言中談到,任弼時同志高度重視和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在關乎黨和革命事業發展成敗的多個重大關頭、重要時期、關鍵問題上,始終秉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強的黨性原則、忠誠的政治品格、崇高的黨性修養,勇于擔當、敢于斗爭,為加強黨的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樹立起高舉團結旗幟、對黨絕對忠誠的精神豐碑和光輝典范。要傳承弘揚任弼時同志的精神品質,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要永葆對黨忠誠;要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本次學術研討會共收到論文100余篇,經評審共有54篇優秀論文入選。來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湖南省委黨校、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科技大學、任弼時紀念館等省內外科研院所與黨史部門的領導、專家、學者約100人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圍繞任弼時的革命歷程與精神風范,任弼時為加強黨的建設、為青年團的重建所做的理論與實踐貢獻,任弼時的群眾工作思想、發展科學技術的思想,任弼時的世界眼光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
(院第二研究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