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榮:把握歷史主動,奮力開創黨史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2024年2月,黨中央頒布實施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對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專門作出規定,這不僅是黨內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黨史部門的一件盛事。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必須堅定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對事業發展的忠誠,增強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主動適應黨史工作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進一步提升政治能力、研究業務能力、服務大局能力,不斷錘煉優良作風、提振發展信心,奮力推動全省黨史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省黨史工作會議現場
一是筑牢思想之基。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不斷歷經艱難困苦創造新的輝煌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經驗。毛澤東曾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并要求黨員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等,黨史部門作為黨的理論和黨的歷史專門研究機構,加強思想淬煉更是責無旁貸。以“學”字為先,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修課、常修課,堅持原原本本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通過堅持學習搞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思”字為要,堅持學黨史和悟思想相統一,在學習中注重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以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的姿態,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與黨史基本內容、黨的歷史結論、黨的歷史經驗、偉大精神等貫通起來,與黨史研究工作結合起來,夯實黨的理論學習基礎,提升黨的研究業務能力。以“用”字為本,把理論學習的最終落腳點放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重要論述指示精神落實到黨史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以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做好黨史著作編寫、黨史學習宣傳、黨史陣地建設等各項工作,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黨史工作的實際成效。
二是把準發展之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把黨史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讓黨史工作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大好時機。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帶頭開展黨史學習、參觀調研紅色紀念場館、出席黨史人物黨史事件紀念活動等,對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黨史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二是黨和國家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黨史工作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三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積累的新鮮經驗,特別是湖南奮力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生動實踐,為黨史工作提供豐富素材;四是《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頒布實施,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社會各界對學黨史、用黨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升對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期盼期待。這些,都為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們要主動適應黨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自覺把黨史工作放到省委工作大局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定準坐標定位、深挖潛力優勢,增強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信心和能力。
三是錘煉弘道之功。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黨史部門履行為黨傳經布道、編修紅色家譜的職責使命,如果站不穩政治立場、認不清研究方向、用不好工作方法,不能正確處理政治與學術、歷史與現實、研究與實踐的關系,我們的一切工作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一切努力都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要貫通歷史與現實。樹立大歷史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對中共黨史研究提出的要求。立足現實發展,做好當下的事情,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和拓寬歷史視野,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去認清歷史方位、總結歷史經驗、探尋歷史規律,才能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要融通理論與實踐。要深刻領悟“六個必須堅持”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層次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在黨史研究中活學活用、張弛有度、收放自如,不斷提升思考維度、拓展研究深度。要精通專業與業務。既要時刻保持“本領恐慌”,使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節拍,努力成為黨史工作的行家里手;又要把握和處理好主要業務工作與延伸業務工作之間的關系,認真做好黨史研究、宣傳教育等主要業務工作,同時重視革命遺址保護、紀念場館建設、黨史題材作品審讀等延伸業務工作,加大黨史研究成果轉化利用,提升黨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
四是弘揚史家之風。黨史研究是一項需要沉得住氣、耐得住性、靜得下心的工作,必須傳承好黨史部門長期以來形成的腳踏實地的優良作風,從一篇闡釋文章、一項專題課題、一個編研項目做起,不虛浮、不急躁,推動黨史成果“傳得開”“傳得下”。要有嚴肅的文風,始終把講政治擺在首要位置,以盛世修史的家國情懷、守土盡責的政治擔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重要論述指示精神,嚴格遵循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對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評價,同黨中央已有結論保持高度一致。要有求是的學風,習近平強調,“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毛澤東就讀史曾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我們要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同時,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深化對黨的建設和執政規律的認識,掌握歷史主動。要有嚴謹的作風,堅持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史實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把判斷和立論建立在史實真實可靠、研究深入細致的基礎之上,做到言必有據、言之有物,正確認識、全面記載和客觀反映黨的歷史。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本文根據作者在2024年全省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整理,有所改動)
來源:《湘潮》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