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早期農村黨組織與農民運動蓬勃發展——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在益陽召開
2024年是湖南早期農村黨組織——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10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深化中共金家堤支部及湖南農民運動歷史研究,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凝聚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的智慧力量,2024年6月15日,中共益陽市委、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在益陽市聯合主辦“湖南早期農村黨組織與農民運動蓬勃發展——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省黨史聯絡組常務副組長、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楊泰波出席會議并講話,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胡振榮作主旨發言,益陽市委書記陳競、金家堤村黨總支書記孟輝發言,赫山區委書記周衛星致辭。益陽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何軍田主持會議。
中共金家堤支部是湖南地方黨組織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是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1923年11月,益陽籍共產黨員歐陽笛漁從上海回到湖南,受中共湘區委派遣,回到家鄉益陽縣蘭溪鎮(今赫山區)開展黨團組織的創建和農民運動工作。他以蘭溪金家堤自己家為據點,同留法歸來的侄兒、新民學會會員歐陽澤一道廣泛接觸和聯系貧苦農民、進步知識分子,宣傳革命思想,秘密發展黨團員。在中共湘區委的指導,湘區委委員夏曦的具體幫助下,1924年6月15日,中共益陽縣蘭溪金家堤支部正式成立,直屬中共湘區委領導,歐陽笛漁為支部書記。支部成立后,以積極發展黨員、擴大黨的隊伍;建立農民協會、發動和組織農民運動為中心任務,指導建立益陽縣第一個農民協會,領導農民開展示威游行,減租減息等反帝反封建斗爭,為益陽乃至全省基層黨組織的創建和工農革命斗爭發揮了重要帶頭示范作用。1925年,毛澤東親臨金家堤黨支部考察并稱贊其“開了一個好頭”。
楊泰波在講話中指出,金家堤支部的成立,是湖南黨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湖南黨的建設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開始面向農村尋找可聯合可依靠的革命力量的早期探索,為中國共產黨最終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它點燃了湖南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星火,揭開了湖南創建農村黨團組織的序幕,為全省農村基層黨支部的創建和農民運動的發展,發揮了強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他強調,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要深入挖掘金家堤支部革命實踐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地開創未來。要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全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要大力弘揚以歐陽笛漁、歐陽澤為代表的早期中共黨員的革命精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良好的思想作風、精神狀態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匯聚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之力。
胡振榮指出,金家堤支部是湖南地方黨組織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與湖南農村革命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在農村建立基層黨組織的成功發端,它使共產黨這一高度嚴密而自律的組織從此在湖南廣大農村生根發芽,為農民革命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為黨一步步找到農民這支革命的主力軍,農村這個革命的主戰場,最終探索出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自它開始,湖南農村黨組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點及面迅速發展起來,團結帶領廣大貧苦農民投身革命洪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在中國革命史上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要從以金家堤支部為開端的湖南早期農村黨組織發展的重要歷史作用中汲取勇毅前行的智慧力量,堅持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
會上,來自湖南農業大學、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學者圍繞毛澤東與湖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湖南農民運動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研究等主題進行了交流發言。來自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有關部門,益陽市直、赫山區直有關單位,益陽市各縣市區黨史部門等負責人,以及各大高校、黨校專家學者約60余人參加會議。會前,與會人員集體參觀了中共金家堤支部陳列館和中共金家堤支部成立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