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辦史 以史興文 文旅融合——慈利縣用黨史紅色文化資源助推鄉村振興
慈利縣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1956 年認定的湖南省27 個一類革命老區縣市區之一,賀龍、肖克、袁任遠、張沈川、杜修經、張一鳴、蹇先任、蹇先佛等革命前輩曾在這里開辟紅色革命根據地,為革命犧牲的人數達 1 萬多人,有名烈士 1474 名,有農民協會遺址、中共三王峪支部舊址、中共老棚謝家嘴支部舊址、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22 處,被列入《湖南省革命遺址通覽》。近年來,慈利縣黨史工作秉承開門辦史的宗旨,積極探索以史興文,以史育人,以史促旅的方法和途徑,實現黨史資源同享,黨史成果轉化,全縣黨史研究水平不斷提升,黨史文化資源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面進一步開拓,實現了紅色文旅持續健康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
一、用足黨史文化資源,銘記光輝歷史,賡續紅色血脈
慈利縣的山有魂,水有靈,人有情,文有脈,一座山就是一個傳說,一條河就是一首歌。縣委黨史辦始終堅持開門辦史,聚焦主責,發揮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聚焦存史,深化編纂研究,厚植紅色底蘊。編印了《慈利革命斗爭史》,編纂了《慈利黨史100年》《中國共產黨慈利歷史(二卷)》《紅軍長征在慈利》,聯合縣老促會出版了《溇澧兩岸涌紅潮——慈利紅色故事》;收集了紅軍長征在慈利文字資料2.7萬字,圖片57副,史料考證材料23篇,改革開放以來的黨史資料50余卷;組建了9人的黨史聯絡顧問團隊,以交流研討會、座談會、外出考察調研形式深化黨史編纂研究,形成了推進黨史資源開發利用的合力。聚焦資政,整合開發利用,放大紅色價值。凸顯慈利紅色資源政治效益,聯合江埡鎮政府、三官寺鄉政府、零溪鎮政府等多個單位積極創評省級黨史教育基地1處,市級黨史教育基地8處,紅色教育基地遍地開花。聚焦育人,注重宣傳教育,講好紅色故事。以多種形式宣傳為突破點,聯合其他部門拍攝了《信念的密碼——張沈川》《黨旗飄飄》《初心照征程》黨史宣傳片,制作了紅色故事微視頻和微視聽20期,開辟了“慈利黨史大事記”宣傳專欄,制作講述慈利黨史節目100余期,舉辦了慈利縣紅色故事宣講大賽,組建了黨史宣講團,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開展各類宣講80余次,受眾萬余人,黨史宣傳覆蓋面進一步拓寬,真正把紅色基地打造成為陶冶革命情操、健康精神世界的重要陣地,讓紅色基因融入了血液、讓革命精神注入了身心、讓紅色精神演繹了時代之歌。
二、用足黨史文化資源,推進以史興文,凝聚廣大民心
慈利縣始終堅持立足黨史,遠觀未來,發揮黨史聚民心、興文化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我們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慈利縣立足百年黨史視角,涌現出了大批文藝精品作品,如慈利本土作家田滿林的抗戰題材小說《澧水1943》,該小說自出版以來,立刻引起社會反響,特別是故事發生地澧水一帶的讀者,競相搶購閱讀,《去看一棵樹》《梯田和大山的深情》《踏山逐浪》三個音樂MV作品、合唱《太陽出來啦》、漢戲《青青馬桑樹選段》、情景劇《千古遺韻化膿灸》以及以“丹心向黨·藝頌百年”為主題的美術、書法、及紅色藏品展等等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既達到了以史興文的目的,也滿足了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更做到了以優秀文化產品為載體,宣傳主流價值,匯聚廣大民心。
三、用足黨史文化資源,服務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慈利縣始終堅持以史資政,服務社會,聚焦文化強縣旅游強縣建設,深挖慈利紅色旅游資源,發揮以史促旅、文旅融合作用,努力把紅色旅游打造成為發展全域旅游、促進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高舉紅色旗幟、弘揚紅色傳統、講好紅色故事,促進紅色旅游與周邊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生態旅游、康養旅游相融合,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研學基地,打造紅色文旅小鎮和精品線路,提升紅色旅游吸引力、影響力和綜合效益。如,聯合縣文旅局打造了“星火之源、崢嶸歲月、古韻紅土”三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一批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紅色旅游景點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逐步成型。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開發、鄉村文化振興方面的作用,深挖舊址、遺址及典型人物的文化內核、精神內核,精選凸顯慈利紅色基因的經典型元素帶動經濟發展。三官寺株木崗村運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整合袁任遠故居等紅色資源,打造紅色美麗村莊,在2023年春節期間火爆“出圈”,甚至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成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經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縣社科聯和零溪鎮大水泉農莊聯合創建的《紅軍長征在慈利》展覽室,自開展兩年來已接待參觀的人員30萬人次,帶動當地50余人就業,營業額由100多萬增長到350余萬;通津鋪鎮長峪鋪村史館,在黨史研究室及縣檔案館的協助下,歷時兩年建成,自2021年開放以來,已接待省內外游客15萬人次,且成功帶動當地電商的發展及村民就業;慈利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老棚謝家嘴支部舊址,在黨史研究室和縣老促會協助下,建成了陳列室,兩年以來,已接待本市縣多個單位數千名黨員前往參觀,且輻射周邊村莊(三王村)的民宿發展,助推三王村成為2022年“最美瀟湘文化陣地”,成功打響老棚、三王一帶的知名度,其他正在籌備的項目,如黨史研究室聯合縣移動公司開發的慈利紅色旅游VR線上體驗項目,既實現了多元化景區建設,也能助力全縣形成完善、廣闊的紅色旅游產業鏈;由湖南省龍躍和平公益發展中心投資建設的慈利阻擊戰陣亡將士公墓暨抗戰紀念建筑項目,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也能使之轉化為鮮活的教育力量,成為帶動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朝陽村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利用閑置國有資產開辦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研習班,供全縣共產黨員前往學習,接受精神力量的洗禮,同時將原辦公樓改裝成客棧,既方便學員開展為期較長的學習研討,也能吸引張家界東線景區的游客前往留宿,實現“精神傳承+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
(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田紅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