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用活紅色資源 推進黨員教育
慈利縣是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前哨,是根據地的重要兵源補充地和后勤保障基地,是賀龍、肖克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長期戰斗的地方,紅色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始終堅持把用足用好紅色資源作為抓好黨員教育的有力抓手,通過紅色故事、紅色地標、紅色線路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挖掘紅色故事,為黨員教育注入“新血液”。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大力挖掘本地紅色資源,著力為黨員教育提供“紅色素材”。送“紅色教材”,為全縣多個單位贈送《紅軍長征在慈利》一書200余本,書中3000名慈利兒女長征及長征路上的姐妹花、父子長征的故事深受黨員歡迎,為開展黨員教育提供生動教材。開“紅色課堂,”聯合縣委黨校打造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學習陳能寬院士許身為國矢志不渝》紅色課程,面向領導干部、普通黨員、團員及學生群體等不同受眾設計成授課時長不同、授課方式不同、側重點不同的黨課和微黨課,使得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在接受紅色精神洗禮中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為確保提供更加精準更加豐富的“紅色素材”,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正在對全縣60余處革命歷史遺址遺跡和紀念設施進行實地核查、測繪、分類、建檔,讓紅色資源得到充分發掘,讓更多黨員在重溫歷史中不斷增強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
打造紅色地標,為黨員教育激發“新動能”。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推出袁任遠故居、中共老棚謝家嘴支部舊址、陳能寬故居、《紅軍戰斗在慈利》展覽室、紅二軍團政治部舊址等一批省級或市級黨史教育基地,為各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學生群體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提供新的現場教學點。依托袁任遠故居打造的紅色美麗村莊——株木崗村,成為全縣集實地參觀、現場教學、課堂授課、黨性體驗、實踐鍛煉等于一體的新時代黨性教育基地,依托紅軍醫院、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等豐富的革命歷史遺址遺跡打造的紅色美麗村莊——樟樹村,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前來接受紅色文化洗禮的游客,真正把紅色基地打造成了有一方特色,滋養一方人員,帶動一方經濟的重要支點。
開辟紅色線路,為黨員教育打造“新路徑”。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在整合現有黨史、地方志、旅游、文物等各類資源的基礎上,打造了一條全縣集黨性鍛煉、黨史教育、紅色旅游、青少年研學、工會團建等體驗活動為一體的“初心之旅 品讀紅色慈利”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整條線路長約300公里,途徑11個鄉鎮,串聯黨史各個時期的40余處紅色景點,歷史人文資源非常豐富,既實現了紅色文化熏陶與觀光體驗的互融互通,也有效地解決了黨員教育程序化、表面化、僵硬化的問題,切實推動干部教育提質增效。
(慈利縣委黨史研究室陽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