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珍赴南京參加“紀念鄧中夏烈士犧牲90周年”研討會
今年是鄧中夏烈士犧牲90周年。9月20日,由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紀念鄧中夏烈士犧牲90周年”研討會在江蘇南京召開,副院長、一級巡視員王文珍受邀出席會議并致辭。
鄧中夏是從湖南走出來的無產階級政治活動家、革命理論家、中國工人運動杰出的領袖。厚重的湖湘文化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滋養了他救國救民的宏偉志向和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使他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勇立在工人運動興起發展的潮頭,并把革命火種帶回家鄉湖南,指導支持湖南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的開展,參與領導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斗爭。面對敵人金錢厚祿的利誘和嚴刑拷打的摧殘,他始終堅定對黨的絕對忠誠、堅定救國救民之志,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年僅39歲。
王文珍在致辭中談到,研究好闡釋好宣傳好鄧中夏的生平事跡和崇高風范,對湖南黨史部門來說既是一種責任擔當,也是一種特殊情感。要深入研究鄧中夏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開拓引領中國工人運動的奮斗事跡,特別是要繼續深入研究鄧中夏發表的一系列理論文章,探討他對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形成所作的前期理論貢獻,運用多種形式宣傳講好鄧中夏的革命故事,弘揚他探索真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雨花臺英烈的重要論述,不斷從鄧中夏為代表的雨花臺英烈身上汲取接續奮斗的力量,自覺當好紅色精神的傳承者、紅色傳統的弘揚者,為黨書寫好紅色家譜、為人民唱響英烈贊歌;積極探索湖南、江蘇兩省合作開發利用紅色資源的有效路徑,整合利用現有黨史研究成果,以共同開展大項目和跨區域課題研究為牽引,推動兩省黨史合作研究向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著力形成一批有質量、有價值、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努力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發展的動能,為兩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院綜合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