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榮在江永開展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專題調研并受邀作輔導報告
6月28-29日,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胡振榮率調研組成員赴湘南邊陲江永縣開展“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專題調研,并受邀為江永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作輔導報告。
胡振榮一行實地察看了江永“紅軍樹”、“龍母廟”等紅色資源舊址,并指導幫助基層解決黨史展陳及黨史宣傳教育工作中的有關實際困難。當地黨史記載,1934年11月,為突破國民黨的第四道湘江封鎖線,紅一方面軍紅八、紅九軍團接令向江永進軍,負責牽制敵人,掩護中央縱隊,“龍母廟”便是紅軍在江永的重要駐地。前方部隊在江永三峰山等地英勇作戰,后方部隊則在城鄉開展緊張的籌糧籌款和宣傳工作。為粉碎國民黨污蔑紅軍殺人放火等謠言,一紅軍小戰士在廟前的山合歡樹和樸樹上用刺刀分別刻上了“中國工農紅軍萬歲”與“保家衛國當紅軍”兩幅標語。紅軍過后,兩條標語一直受到當地群眾的悉心保護,至50年代仍清晰可見,人們親切地稱這兩顆樹為“紅軍樹”。胡振榮指出,像“紅軍樹”這樣的紅色資源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真實而又鮮活的教材,極具歷史價值、教育功能和時代意義,要進一步挖掘好、保護好、利用好這些珍貴資源,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芒。在調研過程中,胡振榮對江永紅色文化展館的籌建工作提出指導意見。他指出,展陳是進行黨史宣傳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渠道,要嚴格把好政治關,史實關,真實全面反映黨的光輝歷史,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歷史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要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以紅軍長征過江永為切口,把紅軍長征整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講清楚,把長征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道明白,凝聚起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智慧力量;要做好文旅融合的文章,把紅色資源與當地自然風光,民俗特色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推出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推動紅色資源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用”起來。
調研期間,胡振榮還應邀為江永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作專題輔導報告。報告以“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為題,緊扣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從何為“大黨”,為何“獨有”,何處“難題”,如何“清醒”,何樣“解決”五個維度,詳細論證分析了這一重大命題所涵蓋的道理學理哲理。他在授課中談到,中國共產黨站在民族復興高度科學解答了中國之問,站在胸懷天下高度科學解答了世界之問,站在人民至上高度科學解答了人民之問,站在治國理政高度科學解答了時代之問,要居安思危、明鏡鑒形,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牢記“三個務必”,運用好“兩個答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永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先進性、純潔性、革命性,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院第二研究部 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