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市鼎城區舉行“常德細菌戰死難同胞八十一周年祭”活動
11月4日,“常德細菌戰死難同胞八十一周年祭”活動在常德市鼎城區石公橋鎮舉行。常德市委黨研室主任鄭文廷、鼎城區委黨研室主任曾世平率領市、區黨史部門干部及石公橋鎮黨委書記麻建勝、鎮長高斌等部分干部參加活動。
上午10時,“常德細菌戰死難同胞祭奠座談會”在石公橋鎮人民政府召開。會上,石公橋鎮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常德細菌戰石公橋鎮鼠疫病毒暴發與群眾受害情況,回顧了為死難同胞開展對日訴訟的艱辛歷程,表達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和對死難同胞的悼念之情。座談會還就建立“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同胞紀念館”進行了深入討論。曾世平指出,在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暴發八十一周年之際,開展悼念常德細菌戰死難同胞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是“不忘歷史、珍惜和平”的具體行動與表現,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重要精神的積極貫徹。他建議,要爭取湖南文理學院常德細菌戰研究所、常德細菌戰受害者協會、常德細菌戰訴訟協會等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做好“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同胞紀念館”的申報等前期工作。鄭文廷指出,日本侵略者在常德發動細菌戰的行徑喪心病狂、令人發指,鼎城區及石公橋鎮黨委、政府作出建設“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同胞紀念館”的決定很有必要。他強調,推動紀念館建設的當務之急是要做好紀念館的申報工作,要發動黨史部門、當地政府、老促會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進紀念館建設。
座談會后,與會人員一同前往侵華日軍細菌戰石公橋受害地遺址進行祭奠,大家在刻有“勿忘國恥”的遇難同胞名單標識牌和常德市文物局所立的永久性標識牌前,集體默哀一分鐘,共同緬懷死難同胞。
在侵華日軍細菌戰石公橋受害地遺址前合影
最后,與會人員一行又前往“侵華日軍常德細菌戰受害同胞紀念館”選址現場開展調研,并就紀念館申報、設計等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大家還就近參觀了石公橋鎮三堰口村幸福屋場和村史館。
常德細菌戰是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對中國實施的三次大規模細菌戰之一。1941年11月4日,侵華日軍在常德地區投下大量攜帶烈性鼠疫細菌的稻谷、麥粒、豆類、棉絮、布巾等物,隨即鼠疫暴發。1942年春,鼠疫從常德城區向鄉村蔓延,先后在石公橋、鎮德橋、周家店、韓公渡、大龍站、雙橋坪等鄉鎮暴發,石公橋以及附近的鎮德橋和周家店一帶感染死亡尤為慘烈。常德鼠疫流行長達4年多時間,先后傳播至常德周邊7個區縣市,造成至少有7643名常德同胞在這場細菌戰中死亡,給常德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和難以忘懷的痛苦。1997年,常德、浙江等地的受害者組成侵華日軍細菌戰原告團,以日本國為被告提起索賠訴訟,要求日本法院判令日本政府就日本細菌戰罪行向中國受害者謝罪、賠償。日本最高法院2007年終審決定,承認日軍細菌戰事實,但駁回了中國原告的索賠要求。
侵華日軍細菌戰石公橋受害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