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黨史教育應從青少年抓起
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殷云 正在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黨代表、湖南黨史紀念館副館長陳艷認為,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紅色黨史教育應從青少年抓起。
中共二十大代表、湖南黨史紀念館副館長陳艷
“我注意到,從建黨百年的講話,到這次二十大報告,結尾部分大篇幅談到青年。習近平總書記都談到了青年。我們黨的事業需要薪火相傳,黨也在熱切地呼喚青年,特別是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陳艷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問題,國家和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
據陳艷觀察,相比黨的十八大以前,如今黨史進教材的比例在明顯增加。參加黨的二十大之前,她曾專門為此考察了10多所大中小學,閱讀了這些學校關于歷史的教科書,與思政老師、歷史老師、政治老師以及學生們進行面對面交流。
“從小學開始,就有了《道德與法治》,有了關于黨史的一些課程內容,包括語文課也會有關于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先輩的故事,但整體來講,我個人覺得,比重還是偏少。”
黨史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為此,陳艷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增加黨史進教材的比重,教材要更具可讀性。陳艷表示,目前很多教材關于黨史的內容更多偏重知識的記憶和背誦,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因此,她希望能夠在這些教材里加入總書記這些年來關于黨的歷史的深刻闡述,加入一些經典紅色故事,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樣一來,課堂會生動很多,學生也更能夠受到精神的熏陶。”
二是增加歷史老師、思政課老師相關培訓,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影響一個思政老師,就可以影響千千萬萬個學生。陳艷表示,總書記曾在很多場合談及他的初中思政老師講述焦裕祿的故事。這位老師非常動情,幾次哽咽著把故事講完,而且特別注意故事細節,焦裕祿得了肝癌,疼得非常厲害,但為了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自己的肝部,時間一長,這根棍子甚至把藤椅頂出了一個大窟窿。“這個故事細節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影響。我們的思政課也應該用這樣的精神去打動學生,才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95后、00后又被稱為Z世代,他們是當隨著我國互聯網發展而誕生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對互聯網具有強烈依賴。黨的二十大報告也特別強調了意識形態的問題。“網絡是重要的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去占領。例如嗶哩嗶哩月均活躍度高達3.06億,并且90%活躍用戶是25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所以我們要在這樣的平臺上去講好我們的黨史故事。”陳艷表示,我們的黨史內容要潛移默化地進入孩子們的生活中,利用類似前段時間在廣大青少年中風靡的神曲《孤勇者》這樣的載體,利用孩子們喜歡的旋律、游戲,將黨史內容融入其中。“像我們小時候唱的‘馬蘭開花二十一’里面就蘊藏著一個黨史故事,‘馬蘭’指的馬蘭核研究基地。‘二十一’是1962年組建的核武器研究所,后稱‘二十一所’。馬蘭開花二十一其實就是指的原子彈爆炸。我們要把這樣的黨史能量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去。”
四是榜樣的引導力很重要,要倡導青少年去追例如鐘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兩彈一星功勛鄧稼先等這樣真正的明星。在陳艷看來,目前很多青少年都很喜歡追星,也可以通過邀請類似時代少年團這樣廣受青少年喜愛的娛樂明星團體到黨史場館代言、講述紅色故事等方式,引導青少年進行黨史教育。
“對于青少年學黨史,關鍵還在于全社會要形成共識,然后形成合力,進而增進青少年對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陳艷強調稱,這樣才可以讓青少年在未來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奮發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