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必文:一剎那間的“站起” 換來二十多年的牽掛
孟秋之日,難得休了一次小長假,回老家看了父母,探訪多年未見的山里發小,感受了久違的田園氣息,渾身舒暢愜意。
上班時看到桌上的快遞,第一感覺以為是普通的市州咨詢史料類信件,細看后似乎與往常異樣,沒有標注寄件方地址,快遞封套也是廣東的。打開后,才知是一封個人信件,稱呼也不是往常的職務或同志,而是“大哥”,迅急瀏覽下方的落款……讓我的思緒頓時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南下之旅。
1998年國慶期間,剛從地方大學特招入伍兩年的我,身著軍服,匆匆南下廣州看望好幾年沒見的姐姐,也是想讓一直有從軍夢的姐姐彌補些許遺憾。上世紀90年代末,正值我國改革開放步入新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凸顯巨大力量之時,迎來了全國打工潮高峰。特別是在長沙火車站,可謂人山人海,記得在車站買了一本《故事會》、一瓶礦泉水,帶著簡單的行李,伴隨提著大包小包的人流,費了好大的勁才擠上了火車。
經過郴州站時,上車的人不少,讓車廂走廊都站滿了。看完了《故事會》,我兩手抱胸閉眼打盹。沒多久吧,突然聽到傳出女孩子的叫喊聲:“流氓,你們要干嗎!”我透過人墻看過去,只見左前方長椅上兩邊坐著三個男青年,中間還夾著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像是中學生樣子。三個男青年沒有因女孩的訓斥而停手,離她最近的長頭發青年還拿出了刀子,似乎要糾纏不休,女孩顯得非常無助,周圍乘客懾于他們有兇器在手,未敢吱聲。我見狀迅速站起,并走過去指著他們大罵:“大白天欺侮人,趕快給我住手!”“還幾個人欺侮一個小姑娘,有本事沖我來!”在我的嚴厲訓斥下,他們嚇得一動不動,根本不敢正視我。當時只想到該站起來時必須站起,不要愧對軍人的身份和榮譽。罵完幾個青年后,也順手把小姑娘拉過來坐在我的身邊。幾個青年見勢不妙,不敢坐到該車廂,灰溜溜地到另外車廂去了。他們起身走時,我才發現都是腰上帶刀、手上紋身(上世紀90年代交通查驗相對簡單),當時似乎沒覺得有多害怕,大不了豁出去跟他們拼一把。
后面交談中得知,小姑娘叫馬志紅,是郴州永興人,中專剛畢業打算去廣東就業。時過境遷,自己離開部隊到地方工作都快二十年了。這件事情偶爾會想起,也只是當作軍旅生涯的一瞬而已,一直堅信,在當時場合,不管是哪個軍人都會勇敢而上的。
小馬信中表示,二十多年來一直記得那次難忘之旅,還一直嘗試著聯系我,內心充滿著感激,并通過自身努力,現在過得非常幸福。收到信后,我心里久久未平靜,既感慨時光荏苒,也為她的這份牽掛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