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史明理達到知責礪能
通過學史明理達到知責礪能
趙 云
(2021年3月29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這四個目標中,明理是基礎,通過學史明理來達到知責礪能。
一、深刻領悟“學史明理”的基本內涵
學史明理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是最基本的三個方面。弄明白這些道理,對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增強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要弄明白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的基本道理。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就在于自身的先進性。中國共產(chǎn)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誕生的,先進性是黨的本質屬性。在百年奮斗歷程中,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放棄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真理的指導,從未動搖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就在于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最高位置。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并一以貫之地為人民謀幸福;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能”,就在于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yōu)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打虎”“拍蠅”“獵狐”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全面深入推進自我革命。
二要弄明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基本道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科學的理論,至今仍占據(jù)著真理的制高點。馬克思主義作為系統(tǒng)、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fā)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演進歷史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人民的理論,至今仍占據(jù)著道義的制高點。它不是為某個集團或階級代言的“私器”,而是為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而斗爭的“公器”,代表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和歷史進步方向。這是馬克思主義能夠跨越國度、跨越時代地植根人民之中,始終占據(jù)道義制高點的根本原因;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實踐的理論,至今仍在成功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chuàng)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反復檢驗、不斷發(fā)展的。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的光輝歷史,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改變中國命運的艱辛歷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偉力;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開放發(fā)展的理論,至今仍在與時俱進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三要弄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中國先進分子才找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探索中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后,我們黨根據(jù)新的形勢與任務,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在實踐中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既是歷史的選擇,又是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就在于它堅持道路、理論體系、制度與文化一體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和文化組成的統(tǒng)一整體,其內部各要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動力,四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好”,就在于它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間正道。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經(jīng)過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為民族復興掃清了根本障礙,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奇跡與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歷史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走得對、走得通、走得好,是引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人間正道。
二、通過學史明理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黨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fā)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們努力增強黨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升黨史研究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修史立傳,寫好紅色家譜,為黨治國理政提供歷史借鑒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明史知理、鑒往知來是對中國史學經(jīng)世致用傳統(tǒng)的承襲。注重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經(jīng)驗和營養(yǎng),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也是黨史工作的價值和生命力所在。黨成立后不久,就開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對自身的歷史進行記錄和反思。黨史工作就是要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點,深入總結、充分利用黨成立以來,特別是執(zhí)政70多年來積淀的理論與實踐智慧,為領導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決策咨詢和智力支持。
修史立傳,寫好紅色家譜,激勵黨員干部不忘初心、踐行使命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矢志不渝,艱辛求索,創(chuàng)造了彪炳史冊的成就,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可以說,正是有了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有了對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向往,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才有了堅韌不拔的堅強意志,才有了攻堅克難的不竭動力。做好黨史工作,寫好紅色家譜,就是要全面展現(xiàn)共產(chǎn)黨人在各個歷史時期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光輝歷程,用黨的偉大成就鼓舞人,用黨的優(yōu)良作風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jīng)驗啟迪人,用黨的思想理論引領人。特別是在這次黨史學習教育中,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應當積極作為、主動發(fā)聲,為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牢記初心擔當、踐行使命責任提供豐富的黨史“營養(yǎng)劑”。
修史立傳,寫好紅色家譜,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歷史虛無主義不斷變換面目,通過歷史過程碎片化、歷史情節(jié)虛構化、歷史人物丑惡化等手段,肆意歪曲黨的歷史。對此,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和堅決的反擊。切實加強黨史研究,不斷推出反映歷史事實、符合時代要求、經(jīng)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各類成果,是回擊歷史虛無主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這要求黨史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基礎之上,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維護黨的歷史。同時要敢于亮劍出拳,掌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做好網(wǎng)上網(wǎng)下涉黨史國史內容的引導和錯誤言論的應對工作,溯本清源,以正視聽。
三、通過學史明理著力提高我們從事黨史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苦難輝煌。隆重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是今年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時代賦予黨史事業(yè)的歷史榮光。我們要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奮力譜寫黨史研究工作新篇章。
一要提高牢牢把握黨史工作正確方向的能力。堅持“黨史姓黨”,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也是我們必須遵循的政治原則。黨史工作是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所做的征集和研究等工作,不僅是專業(yè)性很強的業(yè)務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強的黨的工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在黨史工作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遵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歷史的重大判斷和關于重大黨史事件重要黨史人物的基本判斷和重大結論,嚴格遵循黨的兩個歷史問題決議基本精神和重要結論,嚴格按照中央部署要求開展黨史各項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和科學精神的統(tǒng)一,正確處理好政治紀律和學術研究的關系,既要尊重歷史研究的客觀規(guī)律,以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記載和反映黨的歷史;又要牢牢把握黨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堅決以科學客觀、詳實充分的研究成果,有力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確保黨的歷史這一紅色陣地純潔牢固。
二要在完成各項黨史工作任務中切實提高研究能力。今年是黨史工作大年,第一研究部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要落實省委常委會部署要求,參與啟動實施“十四五”期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湖南實踐”系列重點編研項目;要牽頭完成《湖湘紅色基因文庫》新增的《湖南改革開放史》《精準扶貧的湖南實踐》《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湖南篇)》3種書目的編纂工作;還要編纂出版《中共湖南省委工作紀事(2020年卷)》,完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下達的《湖南脫貧攻堅口述史》征編工作任務,開展“實施‘三高四新’戰(zhàn)略”專題研究,等等。此外,按照省委學教領導小組部署要求,還要支持配合省委學教辦做好有關工作。面對如此繁重的任務,我們要干中學,學中干,要認真研讀黨史基本著作,準確把握黨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要占有豐富的黨史資料,在搜集、整理、鑒別、利用黨史資料上下功夫;要綜合運用各種歷史研究方法,要吸收和借鑒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理論和方法,將多種史學方法運用于黨史研究。要增強精品意識,在黨史研究的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
三要在黨史研究工作中提升對黨史工作的熾熱情懷。要有情懷、有擔當,對黨史研究充滿激情。我國史學工作者自古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tǒng),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大格局成就大學問。新時代的黨史工作者要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充分認識到黨史工作在我們黨的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認識到黨史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熱情,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積極主動地做好黨史研究,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思想境界要高,要有科學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黨史研究的成果要向歷史負責,向黨和人民負責,上對先輩、下告子孫。嚴謹求實的工作態(tài)度是黨史工作的最根本要求,是黨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工作態(tài)度。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黨史工作者應具有的基本修養(yǎng)。要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原則,尊重歷史史實,尊重客觀實際,科學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追尋歷史的足跡研究客觀規(guī)律,使黨史研究更好地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要學會堅守,能夠吃苦。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yè),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講明了讀書治學的態(tài)度和過程。堅守是我們的職業(yè)操守,要有穩(wěn)定的、符合社會和學科需要的黨史研究方向,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另一方面,必須學會吃苦,要下笨功夫。輕輕松松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黨史研究同樣如此。前輩的榜樣告訴我們,從事黨史研究,應該青燈黃卷,默默無聞,皓首窮經(jīng),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只有具備了這種吃苦耐勞的敬業(yè)精神,我們才能搞好黨史研究,真正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做半句空”,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良知,無愧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