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蕩平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廣西桂林全州縣才灣鎮(zhèn)的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園時曾指出“試想,如果沒有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紅軍將士,紅軍怎么可能沖出敵人的封鎖線,而且沖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犧牲,還沒有潰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政委易蕩平烈士正是為理想信念而“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紅軍將士中的一員。
易蕩平(1908年8月—1934年11月) ,原名湯世積。1908年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達滸鄉(xiāng)金坑村(現(xiàn)名金石村);他7歲上學,先后畢業(yè)于達滸高小、長沙楚怡中學等學校,1926年畢業(yè)后回鄉(xiāng)任母校教員,從事農村教育。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響應毛澤東、蔡和森、辛克明(原名聶逸仙)、黃建中等人的號召,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群眾文化運動,動員其兄湯世和籌集資金,在達滸開設歸文書局(后改名為新文化書店),出售各種進步書刊,宣傳新文化和新思想,傳播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教書之余,還油印《共產主義與共產黨》《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等一些小冊子,送給民眾閱讀。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后,瀏陽的反動勢力卷土重來,達滸區(qū)的黨組織被破壞,農協(xié)被打散,許多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慘遭殺害,其中也包括其兄湯世和(被國民黨囚禁8個月后英勇就義)。湯世積和黃建中等人都被迫轉入地下工作。同年冬,省農運特派員、共產黨員王首道等人,奉命回到瀏陽東鄉(xiāng)張坊地區(qū),秘密聯(lián)絡同志,恢復黨的組織。湯學成、湯世積、湯祥端、張啟龍、劉建中、李貞、湯烈成等人,先后恢復了黨的關系;1928年春,中共瀏東特委成立,王首道任書記,決定開展武裝斗爭,打擊敵人,正式成立了瀏東游擊隊,20歲的湯世積積極報名參加,經特委批準,他和黃仁、李貞等人成為第一批游擊隊員。他在宣誓大會上宣布:“我要以蕩平天下不平為己任,不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絕不放下槍桿子!從今天起我正式改名易蕩平!”同年冬,平瀏游擊隊合編為紅五軍二縱隊,易蕩平先后擔任二中隊和五大隊黨代表,并在大光洞創(chuàng)建了瀏陽蘇維埃第一區(qū)政府。1930年,易蕩平率部兩次參加攻打長沙的戰(zhàn)斗,7月28日,他隨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第一次攻打長沙,并順利占領長沙;8月24日,他隨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再攻長沙,與敵激戰(zhàn)16天失利后,撤回瀏東永和參加成立紅一方面軍。緊接著他參加了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第一、第二次反圍剿戰(zhàn)斗,并且升任為紅五軍一師一團政委;1932年6月,紅五軍團(紅五軍團是原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后改編的)成立后,易蕩平擔任紅五軍團第十三軍三十九師任政委;1933年5月,紅五軍團三十八師、三十九師合編為十三師,易蕩平繼續(xù)擔任政治委員;1934年4月,他率部參加廣昌保衛(wèi)戰(zhàn),因以少勝多、作戰(zhàn)勇猛、戰(zhàn)功顯赫,8月1日在紅軍建軍一周年表彰大會上,易蕩平被中革軍委授予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易蕩平調任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政委,上任后分赴興國、瑞金、太和、會昌等縣參加擴紅,短短一個月,使每個團兵員補充到2000人以上;長征開始后,易蕩平率紅五團于1934年10月21日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1934年11月8日,他率紅五團搶占九峰山,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1934年11月22日,他率紅五團強行軍200里,強渡瀟水,搶占永州道縣,突破了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為了突破蔣介石精心策劃的第四道封鎖線,打響了紅軍長征史上最為悲壯慘烈的湘江戰(zhàn)役。11月25日,易蕩平奉命率紅一軍團二師五團,與兄弟團一道堅守廣西全州以南30華里的腳山鋪陣地阻擊敵人,掩護中央主力紅軍轉移,11月27日,湘江戰(zhàn)役正式打響,腳山鋪阻擊戰(zhàn)是戰(zhàn)斗最激烈的地區(qū),面對數(shù)倍于我之敵的瘋狂進攻,紅五團堅守陣地,浴血奮戰(zhàn)四天五夜,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全團干部大部壯烈犧牲,團政委易蕩平身負重傷,為了不拖累戰(zhàn)友和不當俘虜,開槍自盡,壯烈獻身,是犧牲在腳山鋪阻擊戰(zhàn)戰(zhàn)場上的最高紅軍指揮官,時年僅26歲。
近年來,易蕩平短暫卻光輝的人生經歷被廣為傳頌。2019年7月4日《光明日報》專題刊載《易蕩平:書生報國熱血忠魂》,中央電視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紀錄片《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也對易蕩平的英雄事跡進行了專門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參觀時,曾默默的站在易蕩平的蓑衣(遺物)前,兩次詢問起當時的講解員和當?shù)仡I導,了解易蕩平的革命故事和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