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縣委書記佘芝云深入鄉村調研紅色文物保護修繕工作
綏寧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20世紀30年代,紅軍4次征戰綏寧,不少熱血青年在綏寧從事地下組織活動,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烈士的鮮血染紅了綏寧這片土地。4月14日下午,邵陽市綏寧縣委書記佘芝云率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文旅廣體局、退役軍人事務局、發改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入瓦屋塘、黃土礦、紅巖等鎮調研紅色文物保護修繕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綏寧縣紅色文物保護好、修繕好、管理好、利用好,用賀炳炎“硬骨頭精神”奮力推進“三個綏寧”建設。縣領導袁玲、謝文遠、唐潔等參加調研。
佘芝云一行先后調研了雞公坡戰役戰地救護所、雞公坡紅軍烈士紀念亭、賀炳炎硬骨頭精神研學基地、金牛寺紅二軍團戰地救護所、彭家大院、紅軍橋、匡非非烈士墓等文物保護修繕工作。每到一處,佘芝云一行都要詳細了解紅色文物的收集與修繕、紅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以及資金保障等方面情況。在雞公坡紅軍烈士紀念亭,佘芝云認真閱讀碑文,他感慨道,多少紅軍戰士年紀輕輕就壯烈犧牲,這正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全縣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切實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彭家大院,佘芝云一行聽紅軍后人講述了紅軍故事。在匡非非烈士墓前,佘芝云懷著敬意瞻仰了墓碑,并就修繕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
在調研中,佘芝云強調,要把紅色資源運用好,不斷凝聚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以奮斗姿態全力推動綏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尊重史實、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挖掘全縣紅色史跡,保護和開發利用好革命遺址,打造黨史學習精神高地,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要總結經驗、精心策劃、科學布局,扎實推進文物保護項目建設,逐步把全縣紅色、古色、綠色文化結合起來,把各鄉鎮紅色教育基地點串聯起來,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加快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讓文物保護與利用成果惠及全縣人民。要立足全縣紅色資源,更進一步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銘記奮斗歷程,擔當歷史使命,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建設現代化新綏寧征程中建功立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邵陽市綏寧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