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簡介
龍山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位于紅色革命老區茨巖塘鎮境內。茨巖塘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之一,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后出發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大庸、桑植、永順、龍山為中心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并于1935年5月6日將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遷至龍山茨巖塘,開啟了長達233天的革命戰斗。在茨巖塘時期,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進入了鼎盛發展階段,紅軍戰士與根據地人民浴血奮戰,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有力策應了中央紅軍長征。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被任弼時同志稱為“中國南部蘇維埃運動發展中最重要的柱石”。
茨巖塘紅色景區是“瀟湘紅八景”之一,被列入了國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紅二方面軍長征片區),其參觀線路已列入“錦繡瀟湘”湖南旅游精品線路(不忘初心,重走長征路紅色文化線路)。
龍山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下轄紅色舊遺址57處,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湘鄂川黔省委舊址龍家大屋,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姚家大屋,紅軍醫院舊址楊家大屋,興隆街湘鄂川黔省委舊址蔣家大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龍山縣革命委員會舊址楊家新屋,紅二、六軍團供給部舊址蒙家大屋,茨巖塘紅軍學校舊址;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方漢英烈士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老紅軍顏柏青故居、紅三軍軍部舊址、茨巖塘石家埡戰場遺址、賀龍怒斬熊貢卿遺址。另外還有紅色文化廣場、群英山無名烈士墓等紅色文化點。
湘鄂川黔省委舊址—龍家大屋
紅二、紅六軍團兵工廠舊址—姚家大屋
紅二、紅六軍團醫院舊址—楊家新屋
2001年6月我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6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3月被授予“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10月被公布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2021年被指定為湘西州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教學點,今年又即將獲得“第二批湖南省黨性教育基地”的殊榮。
自2018年我館參觀人次突破15萬以來,參觀人次不斷遞增,2019年及2020年參觀人次達到24萬余人,2021年,景區參觀人次達到27萬余人,接待了黨政機關和研學團隊有1800個左右。已經由湘西州的主要紅色景點變成了湖南省的知名紅色教育景點。
除了日常參觀接待工作,我館的紅色教育活動在不斷推陳出新:多次舉辦紅色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軍營、進社區、進網絡等活動;挖掘整理了《二十三根麻紗》、《再叫我一聲娘》、《十三英烈出一家》等紅色經典故事;在國家二級博物館里耶秦簡博物館內舉辦了“江南柱石,紅色搖籃——茨巖塘”臨展等。社會反響熱烈,履行好基本職能的同時,紀念館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除了常設展覽,2021年,我館還新開設了陳展面積達到4500余平米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后出發地”陳列展,于11月7日由湘西州委書記虢正貴宣布正式開展,吸引了大量省州黨政機關、事業團體以及普通觀眾前來參觀學習。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后出發地陳列展”
在宣傳教育上,我館參與編輯出版了《紅軍戰斗在龍山》《龍山文史資料》《太平山紅色文化》等紅色文化書籍,與各部門聯合開展愛教月活動、讀紅色書籍活動、講紅軍故事校校行活動、紅色影片巡演、邀請紅軍后代回訪龍山革命老區等一系列活動,擴大了紀念館的影響力;2021年新征集了革命文物150余件,充實了我館革命文物內容,更好的用實物來展現紅色革命精神;免費開放以來,先后與湘西州博物館、賀龍紀念館、湖北鶴峰歷史博物館開展合作交流,加強了資源共享,傳承了紅色文化。
一個又一個榮譽的加持,一份又一份責任的重擔,紀念館將再接再厲,立足館情、鎮情、縣情,努力將紅色文化挖掘好、研究好、利用好、展示好和傳承好。
龍山縣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202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