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榮: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走在時代前列的內在優勢(上)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指出:“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去我們之所以能夠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始終注意堅守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要求,遵循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認清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歷史階段的本質特征,始終保有使命擔當的戰略定力、清醒頭腦和歷史自覺,從而把握歷史主動,走在時代前列。
識大勢——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鍛造了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走在時代前列的理論優勢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掌握規律,改造世界、贏得未來的強大思想武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使我們在紛繁復雜、亂云飛渡的歷史現象中看準、看清、看透世界發展大勢,從而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是順應世界發展大勢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誕生的?是通過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而產生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就是當時的世界大勢。我們黨從這個世界大勢中產生出來,走在了時代前列,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馬克思曾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科學地把握革命形勢的發展,正確地實施革命的戰略和策略,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也是順應時代大潮的產物。放眼那個時候的世界,社會主義蘇聯發展壯大,東歐成為社會主義的天下,亞非拉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風起云涌,確實有“東風壓倒西風”的氣象!新中國就是沐浴著這個東風誕生的,也是借助這個東風站住了腳的。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性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大勢作出正確判斷并作出歷史性決策,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共識,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進程,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順應經濟全球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從而作出“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的戰略判斷。這樣才有了對內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對外實行高水平開放,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促進合作共贏,在更好發展自己的同時更好貢獻世界。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充分表明,只有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大邏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才能掌握歷史主動,從勝利走向勝利。
循大道——始終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鍛造了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走在時代前列的信念優勢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共產黨宣言》中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思想,指明了從社會主義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才是人類文明的共同大道。《共產黨宣言》擎起了全人類解放的一面光輝旗幟,開辟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原鄉,點亮了共產黨人信仰的燈塔。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循大道而行,“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便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并與完成各個歷史時期所擔負的使命任務統一起來,不但建立了社會主義,而且維護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展示了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和美好前景。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信仰信念的磅礴偉力,這是把握歷史主動、走在時代前列最為本質的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激勵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這個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21年7月到1949年10月,28年約1萬天,平均每天有2100名革命者為新中國誕生獻出生命;有名有姓的中共黨員平均每天有370名獻出生命。紅軍時期的共產黨員,從入黨之日算起,有四分之三的在3年中就犧牲了,超過3年的只占22%;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每公里倒下的紅軍是6到7人。全面抗戰第一年中,八路軍傷亡2.5萬人,其中7000人是中共黨員。1945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預備會上說:“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打開了通向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通道。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堅定信心,克服困難,使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頂住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帶來的巨大壓力和挑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行。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了獨特的治理優勢和制度優勢。同時,面對美、英等主要西方國家出現逆全球化潮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高揚起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大旗,并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使當今世界紛紛把目光投向東方,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越來越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青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百年歷史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中國也沒有辜負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積極推動者、自覺開拓者,也是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創新發展的有力引領者、重大貢獻者。
顧大局——把革命、建設和改革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擺布,鍛造了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主動、走在時代前列的格局優勢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胸懷千秋偉業的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為人類求解放講“公道”的政黨,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黨,“走的是正路、行的是大道”,具有理想遠大、胸懷博大、境界高大、情懷偉大、格局宏大的優良品質。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始終心系“國之大者”,時刻以社稷為重、大局為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贏得了歷史主動,走在了時代前列。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講大局、顧大局的團結奮斗史,充分展現了正確認識大局的睿智、自覺服從大局的境界、堅決維護大局的擔當。從黨的三大明確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為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勇于擔當和犧牲,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不計血海深仇,倡導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堅持有理有節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奪取全民族抗戰勝利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中國共產黨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以一戰拼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到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中央領導一個1952年農業勞動力份額達到83.5%、農業凈產值占國民經濟比重達到70%的國家,依靠大家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自力更生,發奮圖強,優先發展重工業,隨后,更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共產黨始終緊緊圍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設新中國這個大局英勇奮斗,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如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所說:“我們歷來的原則,就是提倡顧全大局。”
改革開放時期,黨中央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堅持服從和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這個新大局觀,鄧小平同志鄭重強調:“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從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試辦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到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從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到帶領更多的人、更多的地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始終扭住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大局頑強奮斗,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對大局的認識提升到新的高度,把全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寫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指導原則和黨員干部的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牢固樹立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觀大局、明大勢,方可謀大事。從“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到構建新發展格局,分兩步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從湘西花垣十八洞村“精準扶貧”首倡,到832個貧困縣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出列、9899萬貧困人口脫貧;從全國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征,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到全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從大局出發瞄準定位、把準方向,擘畫藍圖、跟進部署,集中力量、辦好大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