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應會(重要文獻1-5)
1、《中國共產黨章程》
黨的二大1922年7月通過,分六章,共二十九條,對入黨條件、程序,中央及地方黨組織的產生、相互關系,領導的任職和各級黨的會議的召開,黨費交納標準等都作了規定,明確了全黨服從中央、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等黨的組織紀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第一個黨章。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現行黨章是黨的十九大通過的,是黨章的第18個版本,包括總綱和黨員、黨的組織制度、黨的中央組織、黨的地方組織、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干部、黨的紀律、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黨組、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關系、黨徽黨旗等內容。
2、《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毛澤東1928年10月5日為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起草的決議案的第一部分,原題為《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該文章共闡述了6個問題,指出中國迫切需要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分析了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武裝割據的思想。與后來發表的《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標志著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基本形成。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澤東1930年1月5日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寫給林彪的一封長信,批評了當時林彪以及黨內一些同志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分析了產生這種思想的來源,堅定地認為“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將其形象地比喻為“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4、《反對本本主義》
毛澤東1930年5月為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所寫,原名為《調查工作》。該文章分7部分,第一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重要思想,指明了對待馬克思主義“本本”的正確態度,是必須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號召“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并提出了做好調查的7點具體辦法。體現了毛澤東開辟新道路、創造新理論的革命首創精神。
5、《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毛澤東1936年12月在陜北的紅軍大學所作的演講,共涉及5個問題:一、如何研究戰爭;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革命戰爭;三、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四、“圍剿”和反“圍剿”——中國內戰的主要形式;五、戰略防御。演講全面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的經驗,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者在軍事上的錯誤,系統地闡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