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應會(重要會議31-35)
3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任務,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提出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原則,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深入討論了發展農業的政策措施。全會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后黨和國家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展開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撥亂反正,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作為一個偉大轉折點載入黨的光輝史冊。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開創的偉大征程。
32、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1981年10月4日至21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討論起草放寬農業政策的文件。1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將該文件定名為《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1982年1月1日,中央批轉了這個紀要,這就是關于農村工作的第一個“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同其他形式的各種農業生產責任制一樣,“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
33、黨的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大會通過了胡耀邦代表中央作的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和修改的黨章,首次提出把“翻兩番”“實現小康”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二大是進入新時期后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折。
34、中共湖南省第五次代表大會
1985年6月13日至19日,中國共產黨湖南省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會議提出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湖南經濟,認真搞好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新時期湖南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等任務。對湖南黨組織的經常性建設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35、黨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趙紫陽代表中央作的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和修改的黨章,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定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和“三步走”發展戰略,推動了加快和深化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