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正式推薦對象的公示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中共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聯合下發的《關于評選表彰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115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做好聯合推薦工作。經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初審,確定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黨史研究室為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先進集體正式推薦對象,中共株洲市委黨史研究室二級調研員吳志平同志為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先進個人正式推薦對象。
為充分發揚民主、接受社會監督,現按《通知》要求,就推薦對象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1年11月15日至11月19日(5個工作日)。對正式推薦對象有異議的,請于公示期間向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反映,反映形式為電話、信函、來訪,信函以到達日郵戳為準,電話和信函應告知單位名稱和真實姓名(匿名信和匿名電話等一般不予受理),并提供聯系電話。
受理電話:0731-82219552
地址及郵編:湖南省長沙市韶山北路1號(省委黨史研究院南302室) 410011
附件:1. 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黨史研究室主要先進事跡
2. 吳志平同志主要先進事跡
湖南省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先進集體和
先進個人評選推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11月15日
附件1
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黨史研究室主要先進事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轄8縣市300萬人。近年來,州委黨史研究室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重點、創新思路、負重奮進,各項工作不斷站在新起點、取得新成效,多項工作逐漸呈現新特色、成為新品牌,探索了“有為就有位”的基層黨史工作模式,被各級領導贊譽:把“冷部門”做成了“熱事業”,“小單位”發揮了“大作用”。主要有五個亮點:
一、地方黨史編研取得新成果。率先在湘鄂川渝黔5省市啟動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長征歷史課題研究,編研出版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修訂本)》《紅色經典》《紅色湘西——紅二方面軍的搖籃》《紅軍戰斗在龍山》《揮師塔臥》等20部黨史基本著作,正在編纂出版《紅二方面軍革命遺址通覽》。其中《紅色經典》《紅色湘西——紅二方面軍的搖籃》分別被納入全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學習資料,先后多次加印4萬多冊,被省學教辦《簡報》專題推介,得到省委領導稱贊。每年承辦一次省級以上黨史學術研討會,今年將承辦湘鄂川黔渝五省市首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歷史價值與新時代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
二、黨史“七進”宣教形成新品牌。率先在全省組建“湘西黨史宣講團”和《黨史講堂》,開發制作了《湘西為什么這樣紅》等10個PPT宣講課件,先后開展黨史巡回宣講110余場次,受眾近1.5萬人次。創建《紅色湘西》微信公眾號,拍攝了《追夢》《紅色湘西》《湘西紅色記憶》等一批電視文獻專題片,每年在《湘西工作》、湘西電視臺等5大州級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宣傳黨史100篇以上。今年率先在全省推行鄉鎮以上圖書館室增設紅色圖書專柜,利用村村響廣播在全州各村(社區)連播宣傳黨史,與州直相關部門聯合主辦“四史”故事比賽和展演50多場次。目前,《紅色湘西》已成為全州黨史宣教的響亮新品牌。
三、干部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率先在全省成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研究中心、革命遺址普查保護科和紅色湘西圖書館,均被州委編辦確定為正科級內設科室。2019年全州實行“史志合一”機構改革,共增編4名,其中州本級18名編制9個內設科室,近兩年先后增編4名、增科室4個。8縣市黨史部門現有60名編制55名干部,常年聘請兼職編修人員47人。積極選派干部參加省級以上各類培訓和外出考察調研,每年舉辦1期全州黨史業務培訓班,5年累計培訓各層級黨史干部300多人次。
四、主動服務中心展現新形象。率先在全省創建了4個黨史惠民示范點,多次為全州紅色旅游開發、革命歷史紀念場館陳列和長征文化公園建設等提供論證服務,駐村精準扶貧的保靖縣國茶村先后榮獲全州產業強村、小康建設示范村、鄉村旅游示范村、文明創建示范村。牽頭涉農金融機構開展“紅軍村紅色貸、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首批推選確認60個“紅軍村”作為鄉村振興紅色示范村,將投入信貸資金10億元以上。州委常委會每年聽取全州黨史工作匯報,州委每年召開有各縣市委副書記參會的全州黨史工作會議,今年6項黨史重點工作全部納入全州慶祝建黨100周年紀念活動和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
五、創新構建“大史志”新格局。率先在全省創建湘西州史志圖書編纂人才專家庫,入庫專家62人,從根本上破解了史志圖書編纂人才缺乏的制約瓶頸。先后6次調度庫內專家70多人次,高效率完成《紅色湘西——紅二方面軍的搖籃》等6部圖書編纂任務。州、縣市委均成立了黨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黨史聯絡組,120多名老同志在聯絡組為黨史征集編研貢獻余熱。
附件2
吳志平同志主要先進事跡
吳志平,中共株洲市委黨史研究室二級調研員。
“感恩達人”,用心從事黨史工作。因為對黨和政府有報恩之心選擇走上從事黨史工作道路。出生農村,幼年喪父,是黨和政府給定期發放撫恤金生活得以保障并考入大學。所以,從小就對黨和政府有一種深厚的感恩之情。能夠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服從服務工作大局,多次參加市委中心工作,經常作為黨史專家接受市委和有關部門安排的接待陪同上級領導任務。嚴于律己,作風正派,是“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史好干部。
“上班達人”,用勤耕耘黨史崗位。把工作當作事業、當作習慣做,全身心投入工作。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因為業務人員少、工作任務繁重,加上事業的傾心投入,因而在他的詞典中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概念,落下比較嚴重的頸椎腰椎職業病,被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譽為市委機關的“老黃牛”。
“有為達人”,用為服務資政大局。指導市有關部門編輯出版《株洲工業發展史》等20多部部門發展史,被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推介和全省推廣。推動開設“株洲黨史網”“史志株洲”微信公眾號等。牽頭起草《中共株洲市委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株洲市“十三五”“十四五”黨史工作規劃》等文件。主抓全市黨史正本編纂工作,市本級和9個縣市區黨史正本已經全部出版發行,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省內外30多個市、縣來交流,得到省委黨史研究院領導和株洲市委的肯定。以板凳敢坐二十六年冷的執著,把責任放在首位,把個人的學術興趣和專業優勢與黨委和政府的決策對接起來,承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省委黨史研究院與市級課題20多個。為市委主要領導撰寫《傳承紅色基因增添新動力,共建富強美麗幸福新株洲》《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實現“兩個走在前列”》等10多篇文稿。
“研究達人”,用功鍛造黨史作品。對黨史事業懷有深厚情感,把工作當作事業,潛心耕耘。1991年來,先后在《中共黨史研究》《中共黨史通訊》《福建黨史月刊》《湖南社會科學》《湖湘論壇》等公開期刊以及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軍事科學院、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等舉辦的研討會發表和獲獎論文130多篇,主持編寫和審核市縣黨史正本33部,執行主編和審核《中國共產黨株洲歷史》各類黨史作品150多卷本,合作撰寫《宋喬生傳》《何孟雄傳》《羅梓銘傳》等人物傳記三部,為編研地方黨史發揮了積極作用。
“宣講達人”,用情講好紅色故事。以史鑄魂爭當先鋒,以史育人服務大眾。在重大黨史事件和重大紀念日之際,2010年來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湖南電視臺、杭州電視臺、株洲日報、株洲電視臺、紅網等媒體采訪60多次,協助制作《紅色記憶》《省委書記羅學瓚》“株洲英烈”等40多期專題宣傳片,在各類報刊雜志發表90多篇相關黨史宣傳文章。被市委組織部聘為紅色講壇講師、市委宣傳部聘為十八大、十九大和歷次全會市委宣講團成員。推動全市黨史“七進”,近10年來平均每年在市內外開展黨史專題宣講30多場,被譽為全省黨史“宣講達人”。在審核楊得志誕辰110周年、李立三誕辰120周年、耿飚誕辰110周年以及水口建黨90周年、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成立90周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50周年等重大黨史事件座談會以及“中國共產黨與葉挺獨立團北伐首戰”學術研討會文稿,指導并審核“楊得志將軍陳列展”“左家老屋陳列”“株洲市烈士陳列館”“株洲市國防教育館”“耿傳公祠”等12個陳列大綱中,憑著過硬的黨史業務功底作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與省委黨史研究院的表彰。義務協助各單位開展黨史宣教和編纂工作,特別是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中盡職盡責、夙夜匪懈,為30多個部門單位提供資料和審核資料,執行主編《中國共產黨株洲百年人物》《百年大事》《百年圖志》《株洲簡史》《株洲紅色故事匯》《株洲紅色人物匯》《株洲籍開國將星》《株洲黨史教育紅色遺址地圖》等,圓滿完成陪同中央黨史學教巡回指導組來株調研、開設“數字株洲黨史館”、黨史知識競賽出題與比賽、紅色故事征文與演講評比等系列活動與各項任務,深受全市各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