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應會(66-70)
66、實行計劃生育
1955年3月,中央批發了衛生部黨組《關于節制生育問題的報告的批示》。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作出的關于提倡節育的第一個政策性文件。之后,國家設立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采取了控制人口的具體措施。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明確把計劃生育定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嚴格控制二胎,堅決杜絕多胎。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小孩的政策。實行計劃生育,保證了人口增長同國民經濟的增長相適應,對提高人口質量和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67、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不顧美國的阻撓,以壓倒性多數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我國外交工作的一個重大突破,是新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重要標志,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68、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訪華。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分別會見尼克松一行,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國際形勢等問題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臺灣問題。2月28日,雙方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標志著兩國結束長期的敵對狀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這是中美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對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
69、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中美關系緩和的直接推動下,1972年9月25日,日本新任首相田中角榮來華訪問。毛澤東主席會見了日本客人,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舉行了會談。29日,中日雙方簽署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宣告中日之間的不正常狀態業已結束。中日建交打開了兩國睦鄰友好的歷史新篇章,對兩國和世界的和平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70、秈型雜交水稻研制成功
1973年,袁隆平帶領的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在長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或雙季晚稻栽培中獲得高產。之后,在湘贛粵桂等南方13省、市、自治區推廣。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生產做出了杰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