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先驅朱務善同志銅像落戶津市
2020年10月16日上午,津市市委、市政府在常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津市市紅色展覽館舉辦“建黨先驅朱務善同志誕辰122周年暨銅像安放儀式”。省委黨史研究院宣傳教育部主任吳義國,常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鄭文廷,津市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杜登全出席。活動由津市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徐興宇主持。
朱務善同志出生在津市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志存高遠、許身報國,較早接受進步思想洗禮, 1920年10月就加入了早期中共黨組織。青年時代,領導開展社會活動和青年活動,堅決反抗北洋軍閥反動統治,體現出強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旅蘇期間,不計蒙冤流放的磨難,積極參加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增進中蘇兩國人民的革命友誼作出了有益貢獻,體現出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晚年回國,雖遭坎坷,不奪其志,以極大熱情孜孜以求促進新中國科技出版事業發展,體現出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
吳義國代表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胡振榮對活動表示熱烈祝賀并為銅像揭幕。他在與參加活動的常德市各級黨史部門負責人談話中指出,朱務善同志是一位建黨先驅,在中共建黨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真學習朱務善同志崇高的精神風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強調,朱務善同志銅像落戶津市,是津市市委市政府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關于“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各級要搶抓機遇,保護、開發和利用好革命遺址遺跡,積極挖掘、收集和整理好紅色資源,廣泛深入開展各類黨史宣傳教育活動,創新形式講好紅色故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鄭文廷在講話中指出,常德市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朱務善同志銅像安放在津市,安放的是革命先輩的赤誠初心,昭示的是后繼之輩的時代使命。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加大紅色歷史文化的挖掘,充分利用紅色教育陣地,把紅色基因宣傳好、傳承好,從朱務善等革命先輩的崇高風范中,從黨的光輝歷程中吸取砥礪奮進的力量,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杜登全在講話中表示,我們塑造一尊展現朱務善同志當年斗爭風采的銅像,表達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心愿,對緬懷建黨先驅的豐功偉績,繼承和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對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市上下應繼承和發揚朱務善同志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砥礪奮進,共同開創津市美好的未來。

省委黨史研究院宣傳教育部主任吳義國(右一)與津市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杜登全(左一)為銅像揭幕

省委黨史研究院宣傳教育部主任吳義國(左三)、常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鄭文廷(右二),津市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杜登全(左二)出席建黨先驅朱務善同志誕辰122周年半身銅像安放儀式,津市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徐興宇主持(左一)。
津市市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單位代表潘奇林和朱務善同志親屬在活動中發言。
津市市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單位代表、津市市紅色志愿者代表和常德市各縣(區、市)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參加活動并參觀了常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朱務善紀念廳。